在医疗领域,每天都有新的科研发现和创新想法诞生,从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到一款更便捷的医疗设备,这些成果若能成功转化,将为患者带来巨大福音。然而,医疗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却像是一场艰难的远征,处处充满阻碍。而概念验证中心模式的出现,就像为这场远征配备了专业的向导和充足的补给,能有效助力医疗科技成果转化。
医疗科技成果的概念验证难,难在哪里呢?
1.资金短缺:医生和科研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会有创新的火花,比如针对某种疾病的新型治疗思路,或者能提高手术效率的器械设计,但这些想法在初期往往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缺乏实际的数据支撑和可行的实现路径。此时,资金就成了第一道坎。由于这些早期项目风险高、回报不确定,商业资本往往不愿意轻易投入,科研人员自己的资金又十分有限,这样很多好想法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
2.技术难题:有了启动资金,工程技术上的难题也接踵而至。医疗科技创新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医工创新,医疗机构一般不具备工程技术能力,这样就导致“好的临床想法”无法找到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最终也就无法真正意义上解决临床问题。
3.市场需求不明:很多科研人员专注于临床研究,对市场需求却不甚了解。他们可能花费大量精力研究某一项临床问题,却发现市场上根本没有足够的需求,或者与现有的市场需求不匹配,最终无法实现商业化,只能束之高阁。
4.商业化能力不足:医疗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知识产权布局、商业策划、市场分析、转化策略等多个环节,这些都是科研人员不擅长的领域。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为自己的成果申请专利,如何与企业谈判合作,如何分析市场需求,如何制定转化路径,导致很多有潜力的成果只能停留在论文和实验室阶段,无法真正走向市场、服务患者。
那么,概念验证中心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概念验证中心通过整合资源,为早期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解决上诉问题:
1.填补资金缺口:概念验证中心能填补最早期的资金需求缺口。中心一般设有专项资金(种子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那些处于萌芽状态的医疗创新项目。这些资金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开展初步的实验探索,验证技术原理,制作原型样机。
2.推动技术落地:概念验证中心能推动早期项目的技术熟化。中心可以对接专业工程团队,能将概念想法开发成原型样机,并按临床场景反复测试和改进,直到能够更好的支撑临床验证,从而得到更加真实有价值的数据。这样以来,科技成果(既有专利,又有样机,还有验证数据)就被培育成了高价值成果,不仅好转化,而且价值很高。
3.评估商业价值:概念验证中心能评估早期项目的商业可行性。中心会聘请企业家、投资家、市场经理、转化顾问、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等各方专业力量,来为项目提供科技成果评估、市场竞争分析、知识产权布局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科研人员找准市场定位,确保创新成果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商业潜力。
4.培养复合型人才:概念验证中心能培养复合型转化人才。中心通过开设多样化的培训课程、举办商业讲座和路演、配置转化顾问、开展转化门诊等方式,向科研人员传授科学和技术商业化的全过程知识,同时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商业化的复合型人才,为医疗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支撑。
为什么说概念验证中心是“助推器”?
医疗产品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技术和医工融合,需要的资源多,转化难度大,仅靠医疗机构自身很难完成从想法到产品化的跨越。概念验证中心整合了成果、人才、资本和市场等核心要素,能为医疗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能弥补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上的能力和精力的不足,帮助科研人员迈出转化的“第一步”,并推动其持续前进。
所以说,概念验证是培育高价值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果经济价值的放大器。概念验证中心模式能够助推医疗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的医疗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临床,为改善患者健康、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研与转化平台公众号
声明: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及分享更多信息,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谢谢!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编辑:朱宗达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审核:编委会
欢迎关注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公众号,一起探讨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