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不能以对错来区分,也就是不要谈对的管理和错的管理,只有有效管理和无效管理,有效的管理一定能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反之就是无效管理。
谈管理就离不开“责、权、利”,三者匹配,管理没问题,三者不匹配,问题就出现了,但关键在于:责、权、利能真的能匹配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三者完全意义上的匹配和对等是不可能的,管理不是数学,可以做出精准的推导与计算,我们也不是去追求三者之间完全的对等和匹配。
一方面,组织需要不断进行机制的建设及完善,努力使“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能够平衡,围绕“责任”给予相应的“权”和“利”,这是个长期动态的过程。
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当“责、权、利”三者并不对等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第一,责任第一,权利第二;没有责任,一切皆无。
在任何组织,领导讲话也好,发言稿也罢,“责、权、利”三个字的顺序是不能变的,“责”始终排在第一位。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责、权、利”,而是“权、责、利”或者“利、权、责”,责在第二或第三位,可不可以?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责”排在第一位,时刻提醒我们,职位越高,意味着责任越大;这句话倒过来同样成立,在任何组织里,如何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前提是: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
所以,责任第一,权利第二;没有责任,一切皆无。
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解决问题,是真责任。
组织中要警惕“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的心态,有的团队成员,张口闭口大谈责任,但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达成结果,这不是“真责任”。
责任不能只挂在嘴上,而是想记在心里,并努力将重任变成有价值的结果,没有结果,就无所谓“责任”,责任能让人的能力变强,结果也会更好。
在重任转化为结果的基础上,以结果论英雄,用结果做评价,唯结果看发展,有了结果,才能谈得上“权”和“利”的倾斜与匹配。
第三,付出第一,汇报第二;延迟满足,能力升级。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做到“即时满足”,也就是承担了责任,立刻就有相应的“权”和“利”,这是理想状态,能达成这种状态当然最好,如果达不成,也很正常,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如果怀有“即时满足”的心态,一旦“责、权、利”不匹配就立刻心理失衡,感觉付出回报不对等,不受重视,不被尊重,各种负面情绪集中到一起,那就很难再有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提出过“延迟满足”的说法,能成就事业的人,大都具备“延迟满足”心态,先付出,先做事情,先提升能力,回报暂时先向后放,做难而正确的事,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路径。
“责、权、利”不对等是大概率事件,如何看待这种不对等,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决定了每个人到底能走多远。
来源:玩转绩效魔方
声明: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及分享更多信息,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谢谢!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编辑:蒋琴(实习生)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审核:朱宗达
欢迎关注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公众号,一起探讨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