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真正的好领导,都能高质量连接所有人

发布时间: 2020-12-13 17:31    浏览量:1117
  • 上一篇:如何带领团队员工更好的配合企业战略变化?
  • 下一篇:中国未来的60个商业模式,每一个都是大机会!(深度)
  • 领导是与人相关的艺术,领导者的核心责任就是创造高质量的连接,从而为员工创造一个让他们有归属感和成为(发展)的机会。


    归属与成为


    在人类成长和发展历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归属和成为。


    归属,Belonging,是有意义、充满支持性的关系,是关系中的一个功能。当你看向你自己的生命时,归属感对你有多重要?你归属于何方呢?很多人牺牲了很多自己的生命能量,就是为了找到一种归属感。


    成为,Becoming,是能够自由成长和发展的、去成为的自我。当每个人真正活出自己期许的样子,也就是内在潜能完全释放出来时,一定非常喜悦。


    人类的喜乐和健康,与这两个驱动力是息息相关的。


    回看自己,在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你内在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当你生命中没有任何发展的可能时,你的感觉又是怎么样的?当你的生命中缺乏有意义的关系时,你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1  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


    很多人都正在做自己的事业,或者是准备去开创一番自己的天地。当我们在创业时,其实我们是创造出了一种环境,对教育、发展以及健康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多数时间,你要做的并不是告诉大家你应该学什么,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发展。


    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环境,就意味着创造了一个健康的关系,意味着提供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可能性。


    在社会上,成功的基本要素,是我们怎样能与周围的世界相联系,让事业持续发展。以潜能为导向,创造有意义、健康的环境和关系。


    这一切并非从外在开始的,而是从自己的内在开始的,只有当你自己被激励的时候,当你在自己身上找到动力的时候,才真正的会有创造力、灵感产生。


    所以,当我想把自己的创造和灵感带到世界时,就需要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关系,和他人进行连接,这是至关重要的。


    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精神上已经精疲力竭、燃烧殆尽,感觉被掏空。很多企业轰然倒下,恰是因为没有办法真正创造团队凝聚力,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现在,就让我们从自己开始,去连接那个“归属”的力量,去发展,去“成为”的那个力量,感受它是如何让你充满生命力的。


    2  放下“对”“错”的滤镜


    你觉得自己是很开放、很乐意倾听和分享呢?还是有一点害羞,有一点退缩,觉得我跟他不太熟,不想分享呢?让你自己在另外一个人面前展示出来的时候,你的舒适感和不舒适感大概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无论你感觉是怎么样的,不要判断这个感觉的好坏对错,而是看这种感觉是什么。


    我们时常会沉浸于对错的系统中,总是透过一个对错的滤镜来看这个世界,凡事用对错的标准去衡量和评判,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就丧失了生命的很多可能性。


    对与错的系统,其实并不是只在公司、单位、机构中会被强化,在日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对错的评判都更像是通用的规则。我们常常因为“对错”的观点,衍生出了批判、抱怨与责怪。


    在处理关系的过程中,如果关系质量不太好,不要怪别人,最好是首先看自己,反求诸己。这是对的,但中国人常常说要对自己好一点,因为老是把不好的原因都推在自己身上,人生会很累。很多时候,抑郁症就是这么来的。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平衡呢?大部分也做不到完全的反求诸己,怎么办呢?


    停止谴责,停止抱怨,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至于怪谁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怪谁,都是在回避自己当下真实的情绪体验。


    当我们在说不要去责怪外部环境,看向自己的时候,不是说要责怪自己,而是看向自己。即使我们很多人常常说“都是我的错”,这也没有更多的帮助,因为可能常常是他们把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给内化了。


    可能在我们寻找归属感的过程中,会把真正藏在体内的自己牺牲掉,更多地活成了我们应该成为的那个人,而不是我们真正是谁。


    3  揭开“困难”的面纱


    这中间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困难”这个词就像一块遮羞布,遮住了很多真实的体验和真实的东西。


    所以,当我们问“日常与你的客户、老板、家人的关系中,会不会有一些困难的时刻?让你觉得最困难的情景是什么”时,应该把“困难”这个词换掉,看看真正让你感到困难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训练了很多咨询师和治疗师,在做督导的过程中,常有人跟我说“我有一个非常难搞的客户”,我就问:“这个难搞的客户在哪里?是在外面的世界,还是在你自己的心里?”


    当我们说一些情景和困难的时候,我们真正感到困难的、要去联结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如果我是一个商业领袖,不能常把“非常难搞的人”“非常不好的雇员”挂在嘴上,虽然抱怨他人确实非常容易,但总抱怨外面的人,并不是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处在领导者位置上,就有更多的责任去为员工创造一个让他们有归属感和成为(发展)的机会。


    因此,就需要一些工具和一些方法,来帮助我向内问自己一些严肃的问题,比如:我所谓的困难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


    很多时候“困难”这个词是跟情绪体验相关的。当我在说很多事情很困难的时候,其实我掩盖住了一些我真实的情绪体验。


    当我说我的生意处在某个困难阶段时,其实我真正在说的是现在这样的情景让我感到害怕。


    可能我开了一个感觉不好的会议,因为我在会议上觉得被羞辱了,有一种羞耻感在心里。


    也有可能在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情况,没有办法和身边的人有很好的连接。


    当我们看向工作和生活的时候,“长时间的工作”会在我们身上创造很多压力。但当我们真正观察这一现象的时候,真正高能量的时刻是在我们感受到灵感、充满创造性的时刻。当一个人和他内在的创造力灵感相连接的时候,这种创造力让我们觉得生活是充满生机的。


    回想一下,当我们处在困难的人际关系中时,感觉通常不好,但突然进行了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对话,精气神可能突然就冲高了。


    反过来,在生活中,当你真正发挥创造力,创造出一些新东西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开心,你感觉你的神经系统就像在冒出很多很神奇的气泡一样。


    也有可能5分钟之后突然遇到了一些非常严重的冲突,你的情绪就会立马跌落低谷,劳累感也会油然而生。


    当我们在一天中遇到不同层面的情景时,内心的精气神可能会一点点降低,生命力也会随之变低。这时,很可能会说“啊,我的压力好大!”


    然而,我们使用“压力”这个词的时候,并不会对我们所处的情景有任何帮助。


    最开始“压力”是用来形容我们体内神经系统的活跃程度的。我们却通常会把“压力”这个词作为一块遮羞布,来遮盖住我们本身的一些真实体验。


    它可能是对于事业能否成功的担心,也可能是与某人发生了冲突,或者其他。要命的是,我们经常会把这些“压力”在某一时间段内随身携带,以至于我们忘记了真正要做的事。


    连接一切.jpg

    4  人和人之间的能力和动力的差异性


    人跟人之间是不一样的,那么人跟人在归属和成长的这两个关系中,他的能力和动力是不是有很大的差别?


    因为有的人可能更喜欢归属感,就跟他人有更多的联结。有的人和他人的关系处理得非常的糟糕,但是他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又非常杰出,非常棒。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方式来解读这个差异。


    在我生命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待在某个地方的,感觉很安全,感觉到被保护。但慢慢地,我感觉到无聊,并且对某个方向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就朝着兴趣方向走。


    好奇心把我带向了世界,好奇心变成了勇气、创造力。我想去探索世界,我想在世界上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可是,作为一个孩子,我会感到害怕,压力非常大,这种恐惧感会把我带到我父母的身边。


    这样,我才能放松下来。于是,我的身体变得非常开放,神经系统慢慢冷静下来,我可以去睡觉,可以去消化我的食物,真正感觉到有家。


    但如果当我感到害怕,想要回家时,你却不在家里,即使我回到了家里,还是和我的恐惧待在一起,我并没有感觉到安全。


    当我在家得到了足够的东西的时候,我又有好奇心了,然后家对我来说又变得好无聊,我要去一些其他的地方。


    很多人有长期慢性的恐惧,就是因为没有人在家。当我的商业项目进行得并不顺利的时候,会感觉我非常怀念那个安全的地方,但它其实和商业项目本身并没有任何关系,只和我们的过去有关。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这个运动运行得良好,那就太棒了,因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把自己的潜能激活,就会带来很多新的好的变化。


    但如果当他有创造力、有一些创意,却又必须将其隐藏起来时,他就没有什么发展潜力,也没有什么可持续的未来了。




    普世性挑战


    1  临在、当下


    我们所说的“临在、当下”的本质,就是安住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此时此地。当我们真正安住于此时此地,我们才真正在与周围发生联结。


    然而通常我们在和他人说话时,并不是真正身心合一地和那个人待在一起,因为他们的脑子总在想其他的事情,要么是在过去,要么是在未来。


    但真正完整的体验生命的能力,是去做一个“临在”的事情的非常重要的条件。所以“当下、临在”其实是一种我们能够感觉到的东西。


    如果我们的团队中有一些人遇到了困难,那这个团队的领导者,或者这个公司的老板,必然需要一个时间去真正发现问题所在。


    想象一下,当你在非常失落和沮丧的时候,身边有个真正陪在你身边的人,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环境。


    智慧,不是在头脑这里的东西,而是充满于你的整个身体,通过身体去和世界相连,这才是智慧。


    成功,并不代表我们就变得有智慧了,也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就是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了。


    一些领导人,在被激怒的时候,常常就像一个5岁的孩子那样做反应。从这个层面看,就是一个5岁的孩子正在运营着整个公司。


    所以,真正能够与大家联结的能力是领导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领导,首先要能够与他人相联系。


    但现在我们面临着很多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和诱惑,并且把原本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噪音外化到我们的手机上。


    比如,当我们和他人交谈时,同时还在看手机信息发消息。


    不管对谁,这都不是一个好的相处方式,尤其是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当然,这对于既是企业家,又是孩子父母的人来说,更不容易。


    我们总是通过和父母的基础关系,去学习如何与他人相连接。当我们看向我们的根源的时候,我们也会知道我们将去向何方。


    这也就意味着当我知道我与我父母的基本关系模式的时候,我也可以参与去看如何在我的婚姻和公司中创造出一些模式和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唯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临在。即便在成人眼里很随意的时刻,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家长、父母,他们是让孩子这一棵种子成长的土壤。孩子的安全感、创造力、自我欣赏的认可,是孩子的种子上生发出来的东西。


    就像你在土壤里面种了一棵植物的种子,这棵种子是一步步生长发芽的,不是一夜之间突然长大的。我们的创造力和安全感也是一样的,也是慢慢成长的。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原生家庭”对我们成长后新组建的家庭、事业有重要影响。


    有个比喻叫做“复制粘贴”,它的力量还很神奇,当组建新的家庭时,原生家庭对自己产生的印记和影响,会透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复制粘贴到新的家庭、公司关系中去。


    当我们面临冲突有压力的情况,童年的创伤被激活时,我们的心理状态可能退行到儿童时期——在家庭关系中,3岁的孩子可能面对的是5岁的父母,企业关系中,下属面对的可能也是心理年龄只有5岁的孩子。


    这个动态的复制粘贴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如果我们是在一个非常健康的家庭中长大的,我们就会创造出一种既可以让自己有很好的归属,又能让自己真的成为自己的健康的婚姻。


    对有些人来说,要么在婚姻中需要自由,要么我要竭尽全力确保你是开心的。通常有想要自由和想要非常紧密关系这样两种人,他们也通常会碰到一起。一般也是在家庭和婚姻关系中,我们可以真正看到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


    但保持临在,去感受自己,知道创伤更多是童年时期神经系统应对困难发展处的功能,它是童年的英雄,但是它也有后遗症。


    当我们明白这个,能够保持与自我的联结感受,也是可以自我化解一部分的。


    2  创伤


    商业要求高度的精准性、专业度与职业精神,而很多人也将很多人性的面向视为弱点、缺陷,视为一个人缺乏力量的表现,尤其是对领导者而言。


    而领导,是一个与“人”相关的艺术。我们在工作中面对的充满冲突和困难的时刻,很多与参与其中的个体密不可分。


    为什么我们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情况?因为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受伤的世界中,由科技所带来的创伤症状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通常大家对创伤有很深的误解,将其视为弱点与不堪。其实,创伤并不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某一个困难,而是在经历一些难以承受的情境的时候,发生在我们体内神经系统中的一个反应。


    同时,它是我们的神经系统通过几千万年演化而产生的一种重要功能,它帮助很多人生存、存活了下来,它也曾经是我们童年的英雄。但同时,它也有非常长时间的副作用和影响力。


    对于领导者来说,知道一些关于创伤的基本知识对自身是大有裨益的。很多冲突和很多困难性的时刻,是受创伤的一个表征而已。


    当一个人在你面前,他对你所说的话有一个条件性的反射的时候,你要知道那是他体内的某个创伤正在被激活,在发生作用。


    创伤是通过不太合适的关系而产生或者激发的。而当一个领导者有能力创造一个非常高质量的连接时,这就成为了应对创伤和冲突的解药。


    在这里,我还要提下婚姻关系。婚姻关系应该是所有关系中最具冲突张力和包容的关系,意味着付出和占有,因此也就是围城的关系。


    佛家和儒家通常都会讲的“这是我的错”,跟今天的内在科学研究的角度是一样的。但“我的错”只解决了当下的冲突,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当我们说“那是我的错”时,其实已经把一种防御机制给内化了。这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我们通常被权威或者父母教导说“这都是我的错”,为了真正成长,找到自我自由,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放下这个机制。


    同样,我也认为我们的文化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一下现有的架构,我们应该放弃测评工具中经常说的“什么是你的优势”“什么是你的缺点”。因为当我们说一个东西是缺点的时候,通常认为它是没有智慧的。


    但实际上,很多我们视为缺点的东西,具备着非常智慧的功能,并且在更早期阶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一些人有压力时,整个情绪就会陷入到恐慌或者困惑的状态,其实这种困惑并不是问题,而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功能。相比于真正感受到恐惧,困惑可能是一个更有智慧的选择。


    关于婚姻这个话题,对于人类来说,进入一段关系是许多人深层次的动力,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处于一个健康的、滋养的关系中。


    当我们自己体验过一个充满滋养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时候,就会知道这样一个家庭对我们的生命有多么重要的价值。


    很多人可能会失眠,会有强迫性的想法,没有办法真正放松下来。这通常是失去家园的一种表征,同时也是缺失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在一个健康的关系中,对我们的社群做出有益的贡献,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渴望。我们通常会感受到一种召唤——为我们的孩子建造一个家庭,因为我们的孩子需要家庭这个容器去学习关系。透过关系,他才能更多地了解生命。


    我相信现在所处的时代,基于生存模式而产生的婚姻正在逐渐淡去。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婚姻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我们生存下去。但现在自由独立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也正是这样一个时代,让我们重新审视什么是亲密关系。


    我们并不知道准确的答案是什么,因为它正在发生,是我们要共同探讨、共同发现的东西。


    与此同时,关系也在不断演化和进化。对于很多人而言,传统的婚姻制度已经不适用于他们了。我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处在这种转变中,旧的、不适用的亲密关系版本正在消失,我们正在共同创造和发现一个新的亲密关系版本。


    从心理学、人类发展以及依恋心理理论来说,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知道一段真正成熟的关系意味着什么。同时我们也要能够侦测到我们体内那些依然年轻、尚未成熟的部分,以及体内的创伤。


    我们所说的围城,其实是由冰建造而成的,所有处于婚姻围城中的人,都是用冰建造了围城的墙。


    创伤是我们口袋中装的一堆堆冰块,创伤是固化的、凝结的、被冰冻的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功的人觉得在公司中自己很棒很成功,回到家就觉得很紧张的原因。


    然而我们却没有意识到,所有关系中最大的困难,存在于婚姻中,存在于我们与孩子相遇的过程中。


    任何我们尝试在家庭或者某一地方避免和逃离的东西,都会在另外一个地方再次出现,只能逃得了一时。


    如果真的能够遵循内心的召唤,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如果婚姻真的是一个围城的话,我们就要知道婚姻就是我应该做的功课。因为如果我避开了这个围城,一定会在其他地方建造起另一座围城。


    3  善于跟自己和解,是否阻碍“成为”?


    特别是在中国,很多时候领导者都说要对自己狠一点,否则没办法进步啊,它似乎形成了一个社会性的理解和共识,但它和真正由自我驱动原则是不一样的。


    真正由自我驱动原则,是一种内在的召唤,是真的在遵循自己的原则,拥有自己的创造力,哪怕感觉到害怕、困难,也能够穿越恐惧。


    你也可以在保有恐惧的同时,仍然去完成你觉得使命召唤的那件事情。你的喜乐和平静,来源于你激活了你的创造力。


    在我看,你并没有因为你的“归属”损害了你“成为”的这个原则。


    普遍来说,“对自我诚实”和“对自己狠一点”,是两码事。我相信对于每一个领导者来说,其实他们是有一个内置的对自我诚实的系统的。


    当我说“我还好”“还不错”的时候,这个内在的自我,对自我诚实的机制就会让我看一下,我的内在是真的没有问题了,还是其实依然有很多冲突,或者很多破碎化的东西在那里。


    这里可能还有一个精神性、灵性层面的概念,来帮助我们合理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如果是这样的话,它的确会阻碍我们的“成为”。


    但如果我们将自己真正暴露在一个坦诚的自我机制下面,倾听全世界的反馈,这就是一个健康的自我觉知的过程。


    没有任何地方写着我们只能独自一个人面对这个困难。虽然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更情愿自己一个人独自挣扎。但反转“自我隔绝”的创伤本质,就是要找到一个有支持性的关系来支持自己。


    成功的要素是:当我真正挣扎时,我知道我能够去向什么地方,找到那些能够真正支持我的资源。


    对于商业领袖也是一样的,不管孤军奋战了多久,都可以到外面去寻找一些资源,一些支持,来帮助自己共同处理这件事情。


  • 上一篇:如何带领团队员工更好的配合企业战略变化?
  • 下一篇:中国未来的60个商业模式,每一个都是大机会!(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