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教育部官网报道:中南大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发布人:厦门大学医学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8 16:38    浏览量:397
  • 上一篇: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一图全解→
  • 下一篇:关于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合作的法律分析
  • 微信图片_20240528163711.png

    中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为突破口,聚焦体系建设,建立“综合管理+战略研究+转化运营+信息服务”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打造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企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技术转移新机制,探索“现金+股权”“高校+平台”的成果转化模式,推进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管理体系建设,推动成果转化高效协同。成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将学校国家级科技园和知识产权中心合并组建科技园及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按照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统筹承担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化、入园企业孵化等职能,集成“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四个平台,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按照“政策激励、制度保障、规范管理、简化程序”的思路,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系统制定评估定价、股权分配、风险防控、离岗创业、绩效考核等规定,优化成果转化流程,明确将科技成果转让(许可)获得货币净收入或技术入股所得股份的70%奖励给完成人所在课题组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聚焦能力体系建设,促进高价值专利创造与转化。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为抓手,推进高价值专利创造与转化。加强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对学校近1.3万件有效专利存量建立工作台账,并进行动态跟踪、集中管理和分级分类评价,指导专利的精准运营和转化。近年来,年均筛选重点专利1000余件、动态跟踪服务5000余次。注重从源头提升专利质量,制定专利申请前评估办法,常态化开展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围绕智能制造、冶金材料、生物医药、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等优势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有针对性开展知识产权“全链条设计”,从项目立项、研发、转化等方面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年均服务学校重大科研项目50余项。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面向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发布开放许可专利600余项。指导科研团队探索实施公平公益、高效便捷的许可费标准和支付方式,促进学校专利与中小企业顺利对接。


    聚焦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益。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机制,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行动态跟踪、清单管理,全程参与项目的方案论证、价值评估、协议起草、项目落地等。强化重点成果推介力度,常态化征集成果转化项目,完成两期《中南大学科技成果汇编》,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布有转化前景的科技成果400余项。探索“现金+股权”混合转化模式,让科研人员既可获得实在收益,也可全面参与企业的成长过程,截至目前,已有13项单项金额过亿元的重大知识产权成果通过该模式实现转化。打造一支有30人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以及多学科的专家咨询团队,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项目论证、价值评估、尽职调查、知识产权保护等咨询论证,不断提升成果转化服务专业化水平。 


    聚焦平台体系建设,打通成果转化孵化链条。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广泛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依托技术转移地方分中心、深圳研究院、30多个省级校友会等,搭建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健全技术需求收集和成果发布机制。开展“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打造“知中南、创未来”路演活动,围绕特定行业、技术领域定期举办项目推介会、专场对接会、路演会、发布会等,近3年来累计举办成果推介、技术对接活动300余场次。引导科技人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促进高价值专利成果和需求的精准对接。完善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全链条,探索建立“飞地孵化器+飞地产业园”模式,与20多个地方政府建立“飞地产业园”,打造集“研发服务、技术转化、产业导入”三位一体的成果转化服务综合体,形成“成果在学校孵化、产业在园区落地”的示范效应,实现“技术研发(学校实验室)—转化孵化(科技园)—产业化壮大(产业园)”转化路径,进一步扩大成果转化半径。截至目前,学校科技园累计孵化科技企业793家;园企自主研发形成知识产权2427项,完成营收80亿元。


    源:技术转移研究院、教育部官网

    声明: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及分享更多信息,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谢谢!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编辑:朱宗达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审核:编委会


    欢迎关注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公众号,一起探讨学习交流。

    1693205491743316.jpg

    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jpg

  • 上一篇: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一图全解→
  • 下一篇:关于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合作的法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