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某地市级医院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3+3+3"模式探索

发布人:朱宗达     发布时间: 2023-12-23 15:26    浏览量:750
  • 上一篇:医工融合创新中心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
  • 下一篇: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自律
  • 某地市级医院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_3+3+3_模式探索.jpg

    摘要

    为探索建立适合地市级公立医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2020年10月,某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开展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3+3+3"模式实践,通过搭建科教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3层管理架构,完善和制定《科技成果报销及奖励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3项院内管理制度,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孵化和成果转化3阶段的管理办法,为该实践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度支持和可行路径。经过近3年实践,医院减少了低质量专利的申请,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和金额分别从2020的1件和1.0万元增至2022年的9件和32.0万元,取得一定成效,可为我国地市级公立医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

    科技成果转化是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对快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近年来,伴随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和相关政策落地,医学创新备受关注。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将"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作为学科建设定量考核指标之一,体现了国家推进医学科技创新研究转变为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医疗产品的坚定决心[ 2 , 3 ]。公立医院肩负着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4 ]。2020年10月,某地市级公立医院在科技成果孵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打造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3+3+3"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可为推进地市级公立医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参考。

    1、我国公立医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现状

    (一)保障体系不健全,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相比,我国公立医院科研能力整体较弱。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但缺少扶持公立医院扶持的专门政策。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国家和省市级基金项目,来源单一且总额偏低。多数公立医院的科研业绩考核仍以论文、论著产出为主要指标,缺乏合理有效的成果转化前价值评估,导致诸多科研成果的转化价值被忽略,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5 , 6 ]

    (二)成果转化渠道不畅,转移转化效率较低。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尚未设置高效的成果转化渠道,缺少专职管理人员和服务平台负责成果保护及其转化,相关工作主要由发明人推动,影响了成果转化效率。部分公立医院缺乏长期有效的转化途径,技术供需双方难以及时对接,导致科技人员处于被动处境,延长了成果转化周期[ 7 ]

    (三)科技成果成熟度低,高价值科技成果体量小。公立医院科技人员在选题时普遍侧重机制探索,很少以成果转化为导向,且缺少前期市场调研,对课题经济效益的分析不足,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 8 ]。部分公立医院虽然将成果转化纳入绩效考核并予以相应奖励,但同时也会催生出大量低价值成果,降低了医院的高价值科技成果体量[ 9 ]

    2、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3+3+3"模式实践

    为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2020年10月,某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建立转移转化组织架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搭建转移转化服务平台等,形成了3层管理组织、3项管理制度和3阶段路径的成果转化"3+3+3"模式,有效提升医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一)搭建3层管理架构,提供组织保障。第一层管理组织为医院科教部,是成果转化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成果转化的全流程管理。第二层为成果转化工作小组,由在成果保护及转化方面有丰富经验的院内医护人员和医学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专利等知识产权申报前的指导与评价、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和相关合同审核等工作。第三层为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由院长办公会成员组成,负责医院科技成果保护及转移转化重大事项的审议和决策。如科技成果拟转让或许可价超过30万元的项目,由科教部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小组审议后提交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审批。3层管理架构的搭建为开展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3项管理制度,提供政策依据。2021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国知发保字〔2021〕1号)明确指出,2021年6月底前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十四五"期间,各地方要逐步减少对专利授权的各类财政资助,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国家政策开始从重视专利数量转向专利质量[ 10 ]

    医院根据该文件精神陆续调整了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管理办法。2021年9月,医院修订《科技成果报销及奖励办法》,调整授权专利奖励标准,将发明专利2万元奖励调整为1万元,同时取消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奖励,以期减少低质量专利的申请。2022年4月,医院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明确了成果转化的方式和合同签署流程,将绩效奖励比例从60%提高到85%~95%,且规定除发明人外,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部门、个人或第三方机构也可参与绩效奖励分配。这3个文件从成果保护、转化实施到绩效分配,全方位推动了成果转化。

    (三)明确3阶段举措,提供可行路径。医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孵化和转化3个阶段实施了一系列提质增效的举措,提高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效率。

    1.知识产权保护阶段:医院科教部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主动沟通,充分发挥院内科研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和医学工程科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作用,开展学科诊断,引导科技创新,挖掘有转化价值的成果。通过组织开展创新人才培训、创新项目评比和项目书撰写等培训以及对外交流学习,提升项目申报书质量,营造全院科技创新氛围,提高职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鼓励科技创新,挖掘有转化价值的成果,医院启动了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成果转化工作小组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部分医护人员,从创新性及转化价值等方面对拟申请医院资助专利代理费的科研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增强成果转化价值。另外,为进一步规范专利申请,提升专利质量和转化价值,医院与专利代理公司进行合作。在专利工程师的帮助下,使专利申报材料更加规范,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并强化了对项目的保护。代理期结束后,医院会对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专利授权率、专利转化数量和非正常专利数量等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继续与该专利代理公司合作的重要指标。

    2.成果孵化阶段:医院通过设置"院内孵化课题""转移转化类专项孵化课题",对具有潜在转化价值的临床研究和授权专利给予经费支持,提升成果孵化成熟度。另外,医院允许企业参与成果孵化,并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和优先转化权,相关权益通过协议约定,以减轻发明人试制样品的经费压力,提高发明人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加深企业对成果的价值评估,共同推动成果孵化。

    3.成果转化阶段:医院鼓励多方合作,拓宽成果转化渠道。通过搭建医院-高校-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为发明人与企业现场对接提供机会,促进医院与高校和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开展科技局"揭榜挂帅"等项目合作,共同推动成果转化工作;通过举办专利转化评估活动,组织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相关医药企业等人员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价值评估;通过举办专利推介会,面对面向企业展示医院专利,促成专利转化合作,推动产品上市。此外,医院将专利转化数量和金额纳入发明人所在科室绩效考核,同时与各科室主任及科研副主任年度任职考核挂钩,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在院内形成主动参与科技转化的氛围。

    3、成效

    经过近3年实践,医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3+3+3"模式逐步完善,全院成果转化氛围逐渐浓厚,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减少低价值专利申请:

    2020年,医院申请专利1 048件,授权专利396件,但仅1件专利完成转化,同年,医院需支付专利代理费及授权专利奖励费约400万元,增加了医院经济负担。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3+3+3"模式从专利申请就明确了成果转化导向,减少了低价值专利资助。2021年医院申请专利270件,申请专利逐渐向高质量转变,同年医院专利代理费及授权专利奖励费降至150万元左右。

    (二)提高成果转化数量:

    截至2023年5月,医院处于有效期内授权专利1 692件,其中40件发明专利为2020—2022年授权,占发明专利总量的89%(40/45)。2020—2022年,医院转化专利数量和金额逐年增加,分别为1件(1.0万元)、6件(25.2万元)和9件(32.0万元)。

    (三)提升医院整体科研实力:

    2021—2022年,医院在四川省科技厅的课题立项数量排名居省内地市级医院第一位[ 11 , 12 , 13 ]。2022年,医院在《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位居全国第53位,排四川省第三名[ 14 ]。2022年,医院以成果第一完成单位获得1项省科技进步奖[ 15 ]

    4、讨论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一项周期长、投入高的系统工程[ 16 ]。医学科技创新是公立医院引领医学科技发展,转变传统医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效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17 ]。公立医院既是医疗科技创新的主体,又是应用者,肩负着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 18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市级公立医院科技转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某地市级医院开展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3+3+3"模式实践,优化了专利申请遴选机制,提升了成果转化数量和质量,助力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专职管理组织,完善保障制度体系,是决定成果转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多数地市级医院由科教部负责科研和成果保护及转化工作,缺少专职管理人员,影响了成果转化进度。合理设置专职管理部门和制度是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19 ]。某医院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过搭建管理组织,取消对实用新型专利资助,增加成果转化绩效分配比例等,为院内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体现了医院从注重专利数量增长转向推动高质量成果转化的决心。

    (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升创新研究专利内涵价值,是持续推动成果转化的有效举措。对于地市级医院来说,提升专利内涵质量,培育高价值专利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20 ]。医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研发,不仅可以解决科技成果供给端与市场需求端脱节的问题,也有利于推动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 21 ]。为鼓励科技创新,医院调整了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开展专利申请前评估,支持有转化价值的专利申请。另外,与专利申请代理机构合作能提高专利撰写质量,提升专利审查效率。

    (三)扩大受益人群,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是营造成果转化良好氛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新一代生物、信息和制造技术快速向医疗器械产业汇聚,医工融合发展已成为医学科技领域发展的热点,符合"健康中国"发展战略需要[ 22 ]。因此,提高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院内"医工融合",是短时间内提升地市级公立医院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另外,某医院将管理部门和技术指导的科室纳入成果转化绩效分配范围,能充分发挥绩效指挥棒作用,扩大成果受益人群,提升人员积极能动性[ 21 ]

    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3+3+3"模式实践限制了低价值专利申请,但同时大幅降低了专利申请数量,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培育高价值的专利,有待继续深入探索。另外,医院明确将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纳入绩效分配,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困难。笔者建议,医院应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医工企三方合作,共同推动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产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基于"岗位价值+业绩贡献"的绩效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来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3年·39卷·08期

    作者:张红 韩杨云 廖娟 周洋 黄楷森 李星宇 麦刚 

    声明: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及分享更多信息,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谢谢!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编辑:蒋琴(实习生)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审核:朱宗达




    欢迎关注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公众号,一起探讨学习交流。

    1693205491743316.jpg

    1693205503122013.jpg




  • 上一篇:医工融合创新中心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
  • 下一篇: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