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浙大二院:文化驱动 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土壤

发布时间: 2023-08-28 08:23    浏览量:699
  • 上一篇:如何在琐碎的工作中锻炼出能力?
  • 下一篇:医生与产业界合作就是腐败?这点是关键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创建于1869年,是浙江省西医的发源地。近年来,浙大二院以第一负责人单位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8年在全省领先,多个学科牵头开展千万级国家重点重大项目。

          2022年,浙大二院申请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相关知识产权481项(发明专利188项),授权394项(发明专利130项);成功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7项。今年上半年,浙大二院已成功转化科技成果20项,另有20余项正在转化实施中。谈起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该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胡新央表示,在文化的驱动下,该院为临床科室与企业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助力成果转化驶入高速路。


    搭建完整科学研究链


          为推进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的开展,从基础研究实验室、小动物实验中心、大动物实验中心、生物样本中心的建设及改造,到人体研究伦理委员会、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创新转化平台等支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浙大二院搭建了完整的科学研究链,为临床学科持续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浙大二院建立了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的完全按国际最先进的标准管理的灵长类大动物实验基地。

          同时,浙大二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要求,打造以攻克重大疾病为目标的创新中心模式,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围绕重大疾病进行高水平联合攻关,并成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

          浙大二院于2016年成立创新俱乐部。该俱乐部以临床医生团队为中心,联合生物学(细胞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分子诊断学)、材料学、药学、公共卫生学、影像学、工程技术团队和企业团队,搭建以“广济创新俱乐部”为核心的产业化服务平台。“创新俱乐部由医院众多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组成,通过不定期分享创新信息、提供交流平台、搭建创新平台、提供创新服务,建立了多学科合作以及与企业对接的有效、务实的工作机制,旨在以多团队攻关解决难题,打通创新链条上各个环节,最终将创新成果运用于临床,为临床和市场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胡新央说。

          除了创新俱乐部,举办创新转化大赛是浙大二院的又一特色。浙大二院科研部张颖介绍,每年,该院都会通过举办创新大赛,挖掘和遴选优秀的医学创新项目。在创新大赛前期,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立足临床中发现的痛点、难点,通过理念、实践、成果的全产业链辅导模式,举办不同形式的赛前培训会,手把手对临床人员进行辅导。创新大赛后期,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会举办多个项目对接会,促进优秀项目落地转化,将临床需求和企业需求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真正实现“走出科研、迈进工厂、回归临床”的目标。“我们做科研也好,扶持成果转化也罢,最终目的都是解决临床问题,将科研成果变为产品甚至商品,再回到临床服务患者。”胡新央说。


    培养优质临床科学家


          与科研机构相比,医院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优势在于强大的临床医生团队。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同时,浙大二院通过与国际顶级医学中心进行专项合作,选拔学科带头人储备人才和青年人才接受系统的临床研究培训,致力于培养一批优秀的新时代临床科学家。另外,该院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推动临床新技术的开展和临床研究项目的推进。

          为了进一步调动临床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浙大二院下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定期开展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相关辅导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激发临床医护人员创新意识,知识产权申请流程与技巧,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解读等。对于一些已成功实施转化的优秀创新案例,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联合医院宣传中心和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从正面鼓励员工积极开展成果转化。

           第二步棋,设立创新转化项目基金。基金的设立,初步打通了创新成果的企业孵化路径,建立了从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应用,最后到企业孵化的科技创新链条,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

          第三步棋,全面推进“5510工程”的实施,切实促进“面向重大疾病开展高水平产学研联合攻关”研究范式的落地。“5510工程”,即拟用5年时间,给予每个项目500万元经费支持,资助10个创新中心项目。该工程以攻克重大疾病为目标,尝试解决目前国际上尚未被解决的重大临床医学问题。

          胡新央说:“医院为人才提供科研培训平台,给予脱产培训时间和经费支持,并设立青年科研先锋奖和国家基金光荣榜。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下,医院培养出一支一流的临床科学家队伍。他们除了能在临床为患者医治疾病,还有把科学研究变成生活方式的决心与信念。”


    营造浓厚科创文化

          多年来,浙大二院重视科研创新,并在全院营造出科研基金文化。从领导到全院员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科研创新已成为每个人放在心上的大事、要事。

          在科研基金文化的驱动下,尤其是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改并实施后,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浙大二院建章立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胡新央介绍,浙大二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组建专业服务队伍,细化细分岗位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致力于提供医学创新能力培养和专利挖掘、评估、转化等一站式创新服务。专业人员队伍中,既有专职人员,又有兼聘专家,为促进成果转化创造了便利条件。

          浙大二院发起并深入探索以临床医生为核心、以多学科多领域深度交叉融合为路径、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导向的创新中心模式。秉承“攻克若干重大疾病”的目标,浙大二院目前已建成心脏功能重建、消化道肿瘤诊治、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治、复杂白内障诊治、器官移植、复杂胰腺疾病诊治等创新中心。浙大二院通过创新中心,有效实现了三个转化:一是临床医生诊疗过程中原始想法向具体的、有价值的科研项目转化,二是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产品转化,三是个人或小团队的科研模式向有组织、协同式的科研模式转化。

        “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广度与深度,让更多转化金额大的重要成果面世。”胡新央说。


    成果转化案例:人工心脏瓣膜


          心脏瓣膜疾病是老年人心衰的首要病因,发病率高达13%,约1/3 重症患者1 年内死亡。传统开胸换瓣手术风险高,患者痛苦多。2012 年起,浙大二院围绕心脏瓣膜疾病进行联合攻关。


          心脏瓣膜团队以经导管人工瓣膜置换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研发为导向,牵头形成了“政府—大学—企业—医院(医生)”间跨团队、整合式的产学研医合作模式,并针对中国人特点,对国际经验进行大胆突破和改良,创新瓣膜介入理论和关键技术,被世界同行认可和采纳。

          该技术显著减少高危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技术和产品辐射到南美洲、欧洲、亚洲等的百余家医学中心,向世界贡献了心脏瓣膜疾病治疗的“杭州方案”。

          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专家特地赴浙大二院调研,并在其网站上刊登了瓣膜团队产学研创新发展的经验报告。



    微信图片_20230828083323.jpg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作者:吴刚 方序  许紫莹   

    声明: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及分享更多信息,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谢谢!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编辑:蒋琴(实习生)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审核:朱宗达




    欢迎关注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公众号,一起探讨学习交流。

    微信图片_20230824113259.jpg


    微信图片_20230824113305.jpg



  • 上一篇:如何在琐碎的工作中锻炼出能力?
  • 下一篇:医生与产业界合作就是腐败?这点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