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基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试思考和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8-07 10:46    浏览量:539
  • 上一篇:趋势!医疗设备质控,在用这个技术
  • 下一篇: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推动科技成果“从1到100”?
  •       中试即中间性试验的简称,就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经过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以上,而未经过中试的,产业化成功率不足30%。因此聚集必要的资金、设备、场地与技术条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工程迭代,对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促进科技成果项目转化落地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中试发展现状概述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中试为科技成果架起从实验室阶段到产业化阶段的桥梁,其作用不可或缺。然而,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中试环节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高校由于自身的经济、生产等各种条件有限,独立完成中试难度较大。没有经过中试的成果由于自身的市场基因缺失,造成了成果长时间没有与外部企业和资金对接过,错失转化的大好时机;或者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试在高校成果转化中承担了一定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果与市场脱节,缺少对应用场景的开发,科研成果在“申请经费-科研-成果鉴定”中循环,企业难以直接利用此科研成果推出满足市场的新产品;第二,成果转化配套服务有待完善,中试环节的顺利运行需要分析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诸多专业化科技服务的支持,而当前部分服务保障体系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中式环节的顺利开展;第三,成果与企业的需求脱钩,缺少与市场的紧密融合而高校自身中试环节能力薄弱,中试手段缺乏,导致单纯依靠高校力量中试得到的成果可转化性较差。

          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应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充分调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第一,大力进行科技成果应用场景的开发,切实寻找成果促进生产力的出口;第二,建立健全分析检验、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配套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成果转化中试运营保障体系;第三,建立与技术需求企业或潜在技术需求企业的协同中试机制,依托企业的实施能力,充分利用其在资金、设备、场地、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要素资源优势,有效地消化、吸收高校的科技成果,从根本上解决实验室成果的中试问题,提高成果的成熟度及转化率。


    三、中试项目应用场景的开发

          应用场景可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的应用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经过中试开发和相关环境的验证。应用场景的开发,有助于中试流程提速,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实现产业需求、中试成果和市场应用的有效精准对接,从而促进科技成果实现产品化、商业化和产业化。


    四、中试配套平台建设

          4.1 专业技术服务检测平台

          在新产品开发的检验检测方面,针对中试验证过程中需要的金相热处理、性能测试、组织结构分析等服务,高校技术转移机构通过托管分布在各个学院的实验检测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分析检验中心,为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提供了测试方面的保障。


          4.2 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为切实提升项目知识产权质量保证成果转化成效。将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贯穿于项目的遴选、实施、验收、成果转移转化等各个环节。

          ■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内容进行分析检索,检索国内外专利申请情况、科技文献等资料。协助科研人员对技术未来发展做出预判,提高研发起点,并作为项目可行性的评估依据。

          ■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研发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培训,跟踪项目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动态,进行定期知识产权检索工作,有效对风险进行研究预判,调整更完善的技术路线和解决对策,及时评估研究成果并形成知识产权。

          ■项目验收前,以转化应用为导向,分析和研究中试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对有可能存在的专利申请和技术秘密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全方位做好专利布局工作,同时开展专利侵权风险分析和排查工作,适当给出相关知识产权维护、开发、运营的方案建议,最终形成项目成果知识产权清单。

          ■项目结题后,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并对经过转化的知识产权使用情况和后续衍生的知识产权归属情况进行约束,采取有效措施对转化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针对一些生命周期较长的技术,还需要持续深入挖掘,做好其延续开发和产权保护工作。


    五、与合作企业协同中试的管理与组织实施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突出转化应用”原则,通过产学研协同,依托合作企业开展中试项目工作,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推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工程迭代,提供有市场导向的全程技术解决方案,促进科技成果项目转化落地。


          5.1 合作企业项目遴选

          以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通过产学研对接、成果推介、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与相关企业沟通需求、洽谈合作,根据产业方向和企业调研沟通情况,经过评估论证选择合适企业,与选企业进一步洽谈达成合作意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企业遴选原则有,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经营良好有开展中试活动的条件;具有积极的合作意愿;企业有能力为项目投入资金、人员、设备等资源;有充分的相关技术、人才积累,能有效支撑项目实施;企业有能力将项目产出成果有效市场化运用,实现收益。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企业需求对接、成果招标、创业大赛等方式,征集、选择、汇总合适的成果后进行初选,寻找合适的中试产业化项目,并同被选定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深入沟通,结合市场调研,由技术负责人提交项目预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对市场前景、资金来源、项目预算等方面做详细论证。项目遴选原则有:项目具有创新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知识产权权利清晰;项目属于区域经济支持的高精尖领域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验室研究成果成熟度高;获得国家或各级政府支持的项目优先:获得科技园、孵化器支持的项目优先。


          5.2 企业合作方式与收益分配

          充分发挥高校技术转移机构、项目技术负责人团队、合作企业各方优势,根据市场需求,三方共同商定建立合作关系,在项目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职责、权利、义务和收益分配。其中,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发挥创新资源集成功能,主要负责归口管理,以及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缺失创新要素的导入;项目技术负责人团队发挥科研、人才优势,主要负责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合作企业发挥资金、市场优势,主要负责提供中试熟化、生产线、试验场地、原材料等条件。

          高校与合作企业按照项目投入和所承担风险兼顾各方利益,约定学校与企业在中试项目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和分配方式。在中试项目成功完成后,通过成果实施、转让、许可取得的现金收益或成立运营公司,高校和企业按一定比例获取收益和股权。


          5.3 中试项目运行机制

          人选中试项目按照项目组负责制,模拟公司市场化运行机制,项目组由高校技术转移机构 项目技术负责人团队和合作企业共同设立,采用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由三方协商而定。


          5.4 中试项目实施流程

          中试项目实施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项目评审:由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组织专家委员会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

          ■项目签约:项目通过专家委员会批准后,由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技术负责人和合作企业讨论合作细节,并报学校相关部门决议通过后,签署保守技术秘密协议和合作协议。

          ■项目实施:根据项目合作协议,成立项目组。组织实施项目的中试熟化。①制订技术路线和中试方案制定项目完成的技术和经济指标;②中试场地建设 满足试验、办公及生活等基础条件;③现有试验仪器设备入驻中试现场;④新增试验仪器设备的选型、招标采购、安装调试;⑤购买原辅材料;⑥中试现场操作人员招募、培训;⑦根据技术方案,检查项目实施条件,进行项目试生产阶段;⑧指导和监督现场实施情况解决项目中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难题,完成项目实施的技术经济指标;⑨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进行市场开拓、实现销售,或制造出设备或生产线,可对外实现设备及生产线销售。

          ■项目总结:项目按照计划时间完成指标后,提交中试总结报告。

          ■项目验收:组织专家委员会对中试总结报告进行讨论,形成决议,并分析项目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6)项目完成:项目成果达到目标要求,合作企业直接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取得收益;也可根据市场前景,经三方商定后成立运营公司。 


          5.5 明确项目完成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项目完成的质量,保证项目成果能适用于实际生产需求,针对项目实际情况设定如下基本要求:(1)项目技术和产品能达到项目可行性报告中预期设定的水平;(2)项目技术和产品的实际成本控制在市场接受的范围内;(3)中试过程中的产品达到或超过市场同类产品的水平,可以实现小批量销售;(4)产品的实际生产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六、小结

          综上所述,中试工作应当以挖掘成果的应用场景为着力点,和企业合作建设中试平台建立健全中试管理和实施流程搭建配套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创新链条,对接成果转化的各个主体,持续探索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业态打造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产业应用的新生态。




    来源:山东国际人才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及分享更多信息,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谢谢!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编辑:蒋琴(实习生)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审核:朱宗达



    欢迎关注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公众号,一起探讨学习交流。

    二维码.jpg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jpg













  • 上一篇:趋势!医疗设备质控,在用这个技术
  • 下一篇: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推动科技成果“从1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