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五大痛点及对策

发布人: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7-26 19:11    浏览量:3534
  • 上一篇:基于福州市健康医疗大数据的5G+智能院前急救平台
  • 下一篇:2023年度“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示范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 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五大痛点及对策.jpg

    近年以来,医生和医疗机构相关的医学创新转化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以临床为导向的医学创新转化和医工融合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政产学研资等创新要素正在形成合力,一个新的时代徐徐启幕。然而,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医学创新转化之路道阻且长。每一个参与者对医学创新转化相关问题、痛点和局限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清晰的判断。


    痛点一:医学创新需要医院内外部资源系统支持


    医学创新转化链条漫长,需要系统性支持。医学创新产品研发中,“发现临床痛点(立项)→发明/专利的布局和保护→样机的制作及验证”三个阶段凭借医院资源和优势可独立完成,但其他环节均需要系统性服务平台支撑。医学创新转化道阻且长,需要专业性服务。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从项目分析、项目评估、转化方式选择、合作伙伴和合同签署等过程,流程复杂、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和信息广泛,需要技术转移转化的专业服务机构和团队参与全程。




    11.png


    对策一:形成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


    医学创新转化领域需要凝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新的政策要求和创新环境为医疗机构的创新转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目前行业尚未出具针对医疗行业管理层面的创新成果转化指南。为指导和推动医院科技创新转化能力提升,应借鉴高校/科研院所/标杆医院的成果转化经验,针对医院管理者凝 聚《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协助医院解决科技创新转化关键问题,赋能医疗机构科技创新转化。



    痛点二:应正确认识医疗机构成果的特点与局限


    绝大多数创新成果转化不能得到转化。受制于科研导向,医生创新转化认识及平台缺失等多方面因素,大部分医生创新项目大多处于创新想法阶段,工程实现及临床价值尚未验证,商业价值(可操作的市场手段)有待考量,绝大部分现阶段难以转化。

    极少数科技成果能够/适合独立资本运作。即使是可以转化的医学科技成果,大部分也属于抓住临床痛点的微小创新,最合理的转化归宿是作为对口企业产品线补充,只有极少数成果适合成立独立公司,进行资本市场的运作。


    12.png

    对策二:制定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指引


    医学创新转化领域需要凝练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路径制定指引。近年来医学创新项目增多,转化需求增大,但目前行业尚未出具针对医学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操作指引。为帮助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应根据医学创新项目转化特点,针对创新转化执行者和成果转化服务人员制定《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指引》,分析项目转化案例实践路径,把点状案例和服务凝练成系统性、体系性的价值输出,指导医学创新转化具体实践。



    痛点三:医疗机构和医生缺乏对医学成果转化的系统性认识

    目前医生的知识系统和医学创新转化需求不匹配。医生群体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临床基础,但是对于成果转化的路径和所需要的知识没有系统性概念。无论是对于高校、企业和资本等伙伴的特点和后期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成果转化体系认识不足。

    13.png

    对策三:加强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

    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培训体系应覆盖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培训体系应涵盖培训课程、案例剖析和展示平台,培训课程包括政策解读、临床需求、项目评估、知识产权、医工结合、转化路径、产品验证、产品监管、资本助力等;案例剖析包括创新项目转化案例和创新转化管理案例;展示平台包括医疗机构、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创新展示。

    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培训应多种方式结合。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系统培训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设置案例分享和实战演练;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根据课程特点采取不同形式;院内与院外相结合,广泛汲取经验,增加院内外互动交流。


    痛点四:医学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极度缺乏

    缺乏专业的医学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体系和人员。我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没有独立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通常只设置1-2名行政人员负责成果转化管理,存在管理粗放、难以有效对成果转化形成专业和系统支持。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专业要求高,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程技术、临床验证、注册审批、商业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创新转化人才的要求较高,培养周期较长,成果转化人才极度缺乏。

    对策四:加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化管理

    医学创新项目的转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专人专职进行组织及管理。为有效快速实现转化目标,每个创新项目需专人专项负责全局统筹控制和跟进,实现创新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和快速实现,保障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项目管理需根据医学创新项目转化过程分别制定实施流程。项目管理实施流程需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医工结合、项目推介、技术转移、初创公司等全流程,明确各步骤的目标和工作内容,制定标准的项目管理执行规范。


    痛点五:缺少专业的产业对接合作平台和概念验证孵化平台

    缺少专业的临床/产业对接合作平台。医疗机构和科研人员了解到的产业、资本资源有限,很难找到适宜的企业/资金合作伙伴。需要建立符合医疗机构项目特色的临床与产业的对接和项目发布平台,帮助项目快速链接合适企业。

    缺少早期项目概念验证支持。医生没有相关知识背景,在缺少工程和材料资源的支持下,很难制作出样机/样品进行科学性验证,多数项目停留在早期理念和初步设计阶段。急需设立专业的概念验证平台,协助做出样机/样品,推动成果转化进程。缺少适合医疗机构创新项目的孵化/加速体系。医疗机构早期创新项目的优势和特点并不适合目前针对成熟的企业化项目设立的产业基金。需要联结园区、医疗企业、投资机构等产业资源,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疗机构转化项目特点的早期资金支持体系和产业创新基地,为项目发展提供系统支持。

    14.png

    对策五:构建产学研医协同的医学创新转化服务平台

    建设生物医学协同创新平台。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等不同创新主体,整合政府、产业、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成立生物医学协同创新平台, 搭建不同主体不同要素的深度交流平台,促进临床、科研和产业的深度理解和融合。

    提供医学创新转化系统性服务。平台应为医学创新转化管理和项目转化提供专业的系统性服务,包括项目转化对接咨询、技术服务、医院数字化创新管理、创新智库、全链条创新资源库和转化辅助工具库等。


    转载自众联共创医械转化服务平台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编辑:蒋琴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审核:朱宗达


    欢迎关注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公众号,一起探讨学习交流。

    qrcode_for_gh_20f436c04e7e_258.jpg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1.jpeg

  • 上一篇:基于福州市健康医疗大数据的5G+智能院前急救平台
  • 下一篇:2023年度“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示范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