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别傻了,所谓的合伙人计划还是打工!

发布时间: 2020-12-11 17:51    浏览量:1418
  • 上一篇:除去大公司的光环,你还剩点啥?
  • 下一篇:创新医疗器械无先例可循,临床试验方案应如何设计?
  • 打工人.jpg

    合伙人计划,早已是成熟的人才激励模式,尤其是对上市公司和准上市公司而言,几乎成了过去和当前通行的激励套路。这类套路也早早地吹进了依然火热的医疗服务行业。目前,医疗服务业内推行合伙人计划,主要集中在眼科、口腔和医美等消费医疗领域,其中,尤以爱尔眼科为领先和典范。


    不过,从股权本质上说,所谓的合伙人计划,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充其量只是各大公司员工薪酬计划中的一种补偿机制。无论是期权还是协议股权还是工商股权,大多只能享受分红和增值,不能参与决策,即“有钱无权”。换句话说,合伙人计划正因为不是完备的权利,自然也就不会有完备的义务,从而有别于其他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


    以掌柜业内所见,目前不靠谱的“合伙人计划”主要有六类:一是部分未上市企业的期权激励;二是动辄数十乃至成百上千的合伙人招募;三是不出钱的“假合伙真打工”或挂名代持或干股;四是不进工商只有书面协议乃至只有口头承诺的所谓入伙;五是超低门槛乃至“只要交钱消费、是个人都能当”的所谓合伙人计划;六是拼盘子换股博上市的赌博式合伙人协议。


    为啥这六类合伙都不靠谱呢?理由很简单,合伙人的质地太不纯正!什么才是真正的合伙人,一是“同甘共苦”,既能共享收益和富贵,也能共担风险和患难,二是“权责利相匹配”,既不能光得利而无权责,也不能只有权责而无利益。

    有人或许会问,那合伙人计划究竟该入还是不该入?掌柜认为,如果你没想过离开东家,至少未来三年没有辞职打算,那公允价格买点期权或入点小股也没毛病。但如果你预计会离开东家,到时不要因“合伙人计划”牵绊而选择留下。也就是说,入不入合伙人计划,不要问别人而要问自己。


    掌柜要说的是,当下医疗圈内已有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暗流,即大集团的核心骨干包括三甲医院在内的体制内专家,越来越多地选择出来单干了,要么放弃稳定高薪去实现梦想,要么勇敢地走出舒适区继续折腾,要么期权一兑现就辞职创业去了,要么连期权都不要直接出来自己干了。


    当然,这里面,不可否认会有被大集团人才机制“大浪淘沙”而不得不出来的,譬如掌柜。但更多的是,有想法、有激情、有能力、有积累的核心医生和运营高管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大平台合伙创业,他们多数选择的业态是“小而美”门诊部和诊所,而且还不一定选择同业专科。譬如,做医美或儿科的,转向口腔或眼科创业;做综合医院的,转向医美、口腔、护理院或护理站创业,等等。


    以掌柜最为熟悉的眼科领域为例。眼科连锁集团不少高管和眼科专家联合创办起了眼科医院,有不少是从大城市下沉到了县域市场,开拓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还有,更多的职业经理人、运营或营销高管拉上合得来的眼科医生、眼视光医生乃至视光师,在自己最为熟悉的本土市场上办起了眼科医生集团或眼视光门诊部和诊所,有的还已连锁扩张、初具规模。


    这其中,不仅有来自上市多年的巨无霸和并购明星,也有来自准上市公司,更多的则是尚未显山露水却暗自摩拳擦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准创业人,继续打工哪怕是带着“合伙人”标签打工,显然已无法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个人梦想了。对他们而言,打工只是眼前的苟且,创业才是诗和远方。


    这股风潮正常吗?再正常不过了,而且几乎每个行业都无法避免!这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防是防不住的。毕竟,“合伙人计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总有一些核心高管和专家要钱有钱、要才有才,加上有契合的资源和机遇,更难得的是还有想法和激情,自然而然选择趁自己还不算老去博一把。


    有人或许又会问,核心骨干都跑光了,那大集团该怎么办?显然这是杞人忧天!只要是靠谱的集团,骨干是不太可能跑光的,有人出就有人进,团队推陈出新实属常态,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要知道,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所处职业生涯阶段也都不一样,每个人拥有的才华、能力和资源更不一样,有人选择奋斗,也就有人选择安逸,有人选择乘风破浪,也就有人选择稳稳当当。正如《新华字典》里举的例子那样,“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有一个不算绝对但足可参考的衡量标准,你进工商登记的实质股权比例(不是期权)是否超过了10%?没错,股权低于10%的,即便进了工商登记,你也只是个打工的。为啥?“人微言轻”或许未必是真,“股微权低”则是千真万确。何况,大多数人连工商股东名册还都没进!


    别误会,掌柜不仅不反对“合伙人计划”,而且还认同“合伙人计划”所发挥的激励作用。掌柜只是反感那些拿“合伙人”名义忽悠核心医生和运营团队的洗脑套路乃至忽悠顾客当韭菜的骗人把戏。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你入了上市公司的合伙人计划,你千万别以为自己真的在“合伙”,你只是换个方式“炒股”。如果你入了未上市企业的合伙人计划,你更是在“炒股”,这不就是换个形式“打新”嘛。


    转自 林掌柜


  • 上一篇:除去大公司的光环,你还剩点啥?
  • 下一篇:创新医疗器械无先例可循,临床试验方案应如何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