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做行业领先的医院,应该怎样进行学科建设?

发布人: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X”融合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15 23:26    浏览量:238
  • 上一篇:一个人能成大事的11个表现
  • 下一篇:田辉:用学科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
  • 做行业领先的医院,应该怎样进行学科建设?.jpg

    “学科建设者要意识到,学科建设需要启动全局思维,保证学科建设思路吻合整个医学发展方向,甚至切合全社会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


    毋庸置疑,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工作,是全面提高学科人才素质、学术水平和医院整体水平的根本和基础,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又有赖于学科建设。华西能取得今天瞩目的成就,积极发展学科建设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助推器。


    从宏观来看,个人认为华西医院在进行学科建设的总体思想和武汉九鼎医院管理在学科建设咨询模块有共同的核心理念,即学科建设需要在医院战略的基础上进行。


    专科建设方面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符合政策导向、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市场需求、符合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和品牌竞争需求、体现科室自身优势并带动全院发展。华西医院麻醉科、骨科等在发展学科建设时也全程贯穿医院战略,以医院战略为导向,跳出本位主义,跳出所在专科,基于全局态势做针对性的部署,基于整个战略去创新。


    因此,学科建设者要意识到,学科建设需要启动全局思维,保证学科建设思路吻合整个医学发展方向,甚至切合全社会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


    从细节来看,对华西医院麻醉科、消化内科和骨科的科主任学科建设经验印象较为深刻,具体如下:


    麻醉科:铸造医教研黄金比例


    1. 医教研全面发展


    首先,明确医教研总体目标。资源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的比例保持在合适的范围,而且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围绕临床问题开展科研,即麻醉科从事科研的最终归宿都指向解决临床问题,支撑临床发展。


    其次,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巩固麻醉学毕业生的毕业后教育,在科内推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注重培养麻醉专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保证人才供给源源不断。


    最后,搭建医、教、研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即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临床改善质量和效率,缩小临床占据科室资源的比例,再将节省的资源投放到教学和科研,而围绕解决临床问题的教学和科研又再次提升临床,几项要素相互作用,彼此支撑。


    需要注意的是医教研建设需要循序渐进,以临床为本,绝不可在临床水平很低的基础上转型,那样会导致恶性循环:临床底子薄,匹配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又暂未建立,这时抽出临床资源建设教学和科研,很容易导致医、教、研三者都坍塌。


    2. 积极开展临床新技术


    麻醉科意识到新技术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开展临床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有6个学术研究方向和小组,分别是新药研发、麻醉相关神经科学、重要脏器保护、疼痛的基础与临床、麻醉与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血液保护。在2015年麻醉科获得科研项目13项,经费总计:853.7万元。


    消化内科由弱变强的密码


    消化内科除了注重围绕临床做科研以外,结合科室特点有以下两条学科建设经验。


    1. 开启多学科交叉


    站在医学角度讲,多学科交叉融合既有利于患者治愈疾病,又有助与医院推动学科进步。作为科主任,理应捕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机会,延展科室治疗疾病的范围。在国内尚未普遍引入“无痛”技术时,消化内科积极联合麻醉科,开展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同时随着消化内科分出若干亚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成常态。


    2. 抓好几个疾病


    首先,选择病种。挑选主要标准为患者相对较多且有可以使用的适宜新技术。消化内科首先开辟微创治疗胆胰疾病的新方法,一是因为华西医院急诊的胆胰疾病的患者较多;二是因为当时国外运用微创治疗胆胰疾病已走过“曙光初现”的阶段,正迈向“蓬勃发展”。


    其次,培养新技术团队并树立标杆,形成规模效应。科主任带头并督导科内几名技术骨干先行动手尝试,一例一例地做,一例一例地成功;通过标杆效应鼓励科内医生主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扩大诊疗范围,形成不断攻克疑难病种的良好局面。


    通过前端无痛技术应用发现更多疾病,后端医生提供更有效治疗,消化内科病人日趋递增,逐步减少甚至消除消化内科对外科的依赖,形成科室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骨科:创新管理“拨千斤”


    1. 高效配置病房床位


    打破科室床位的“地盘意识”,彻底取消医生的床位配额,所有床位均为公用,科内医生公平竞争。


    2. 要求骨科守住“出院关”


    每位医生诊治的患者,出院前必须走一道程序,集中几位专家共同审核手术成败。若手术没有问题,放行;如有不妥,提出问题并要求主管医生或其他专家重行手术,类似于现在医界火热推崇的“出院病例讨论”,但更侧重于保证眼前的病人“合格”出院。后期病例讨论逐步延伸到入院和术前等环节。


    3. 率先开展高年资医师亚专业细分


    根据医院定位成为“西南地区的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和高等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的战略,骨科开展高年资医师亚专业细分,引导骨科医生在医师梯队建设方面分类“更专、更细、更深入”,从而促进对某种疾病进行更透彻的研究,利于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亚专业细分分两步走:


    第一步,根据科室现状选择亚专业种类,首先统计骨科过去三年的单病种病员数和手术量,召开学科会议,结合现有医师人数、年资、职称、床位数以及各病种的手术难易程度、治愈率等因素,集体商讨细分出哪些亚专业。


    第二步,现有医师的亚专业选择和分配,首先把选择权交给科室内样样精通的资深专家,由他们选择一个亚专业;对于一些老专家未选的偏门亚专业,交给那些年轻且有潜力的医师担任,日后开辟这些领域并寻求突破。为了避免将来重复开展选择和分配工作,骨科招录博士或硕士时,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无形中便提前做好了分配。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在学科建设方面以下几点值得我国医院借鉴:


    1. 学科建设要以医院战略为导向


    医院战略是医院经营的方向和目的。任何一个具体学科只是医院的一个构件,都需要以医院发展宗旨和定位为基础,任何严重违背医院发展战略的学科建设都无法促进医院发展,也不能长远发展。


    2. 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对研究型医院而言,临床与科研必须全面发展,成为区域内的临床医学中心、引领行业发展创新;对基层医院,科研工作主要作用是对临床工作的总结推广,推动人才进步和学科发展。


    科研要以临床为导向,最终将科研转化技术。研究型医院要将临床疑难复杂疾病作为科研方向,实现技术、方法上的突破,形成新技术、新疗法、新指南,从而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基层医院科研以国内外技术成就在本院的应用情况、日常医疗工作创新为研究方向,以实用性、可行性为主要原则。


    3. 鼓励创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目前发展趋势看,精准医疗势在必行,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紧跟国内外最新成果。这对所有类型、规模的医院而言,是学科建设的基本。


    对于大型医院尤其是研究型医院,也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开展重点技术攻关计划,研究开发新技术或对现有技术改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4. 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科室运转效率。


    提高科室管理水平,对科室人、财、物等进行优化配置,引进和探索适合科室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和手段,把好质量关,调动全院积极性,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和床位使用率。

    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及分享更多信息,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谢谢!

    “医+X”融合创新中心编辑:朱宗达

    “医+X”融合创新中心审核:编委会


    欢迎关注“医+X”融合创新中心公众号,一起探讨学习交流。

    1693205491743316.jpg

    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X”融合创新中心.jpg


  • 上一篇:一个人能成大事的11个表现
  • 下一篇:田辉:用学科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