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浙江省人民医院:智能互联一网化, 实现中心监护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实时互联

发布时间: 2023-07-30 17:27    浏览量:593
  • 上一篇:医疗器械审评如何提速?器械审查中心的探索与实践之路
  • 下一篇:北京友谊医院:远程超声示教系统
  • 01案例概要


    近几年, 院内临床信息系统和移动医疗应用使得医护人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但是各科室护士大部分使用的还是传统HIS系统中的护理模块——基于传统HIS系统的护理信息化系统。护士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录入和打印。特别是临床监护系统与护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基本上是靠繁琐的手工设置来实现。护士在为患者佩戴监护仪后, 要在监护仪与中心监护站上分别输入患者信息才能完成监护仪设备与患者信息的关联, 实现监护仪到中心监护站的数据传递。而要在护理文书中记录体征数据,则只能以手工抄转录方式完成。患者信息“张冠李戴”, 病历记录错误等问题偶有发生。我们尝试建立一个基于全院中心监护系统架构下中心监护系统与移动护理深度集成的方案,目的是解决上述HIT的“副作用“,减轻医护的工作负担,实现精细化管理,加强患者安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02服务对象


    本方案适用对象:全院医生、 护士


    03覆盖范围


    3.1、覆盖人员:全院医生、 护士


    3.2、覆盖范围:全病区、 院内及院外


    04建设内容


    4.1、方案难点


    4.1.1、医院的监护设备数量庞大, 信息系统对单台监护仪采集数据就需要和监护仪数量一样多的数据接口。实际使用中监护仪数量根据患者需求而定,使用量50-100%甚至超过100%的情况都有,如果按照监护仪的最大数量来开放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接口,数量大,费用高,维护麻烦,但使用率却不高。这是信息资源的浪费。


    4.1.2、对于监护仪与床位固定安装的 ICU 及手术室,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科室床号作为数据标识采集数据。只要科室床号信息正确,患者身份信息和患者数据即可一一对应。但是普通病房的监护仪按需在不同床位间调配。每次监测前,护士需要在监护仪上输入床号,操作繁琐,容易出错甚至忘记。一旦出错会导致患者数据丢失或被错误记录,且不易发现,缺乏闭环核对机制。护士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书写、转抄、核对护理记录,还不得不将患者监护数据抄在纸上再手工输入到护理信息系统中。护士成了数据的搬运工。


    4.2、 设计思路


    构建全院中心监护网络,任意一台监护仪连入全院中心监护网络,自动上线,无需护士手动设置,全院监护设备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向信息系统发送数据,不论监护仪使用多少,都只有一个接口,没有任何资源浪费。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系统,将两者深度集成,实现床旁三查七对电子化,在床旁将监护仪和患者绑定,确保自动采集正确有效的数据。


    4.3、 设计方案


    4.3.1、全院中心监护一体化


    部署全院中央站,全院所有监护仪在全院中央站上集中上线,根据科室信息分配到每个科室自己的工作站上,医护人员在科室内只看到本科室的监护仪并能对监护仪进行双向控制。全院监护数据都在机房的全院中央站上,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与信息系统交换数据,解决了数据接口资源浪费问题。


    11.jpg


    4.3.2、全院监护网络与信息系统深度集成


    通过全院中心监护网络和信息系统深度集成,以病历号是患者唯一标识,设备号作为监护仪的唯一标识。护士使用PDA扫描获取病历号与设备号,并将二者发送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识别病历号,将患者身份信息和设备号一起发送监护系统,监护系统识别设备号,最后将患者身份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监护仪,实现患者信息与监护仪设备的对应绑定。


    21.jpg


    4.3.3、患者体征实时监控方案


    传统的中心监护系统虽然可以让医护人员对多位患者的生命体征一目了然。但数据显示地点仅限于病区的护士站。为了让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患者的实时情况,我们在方案设计之初就考虑在医护人员移动工作APP中嵌入远程监护系统插件,实现医护人员不用到床旁也能及时了解病情,及时给予治疗,提升患者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和诊疗效率。患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系统可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提高医护人员响应速度,快速处理危险情况,提高救治率。


    4.3.4、监护数据与护理记录完整同步


    传统的中心监护系统往往是独立运行,没有与 HIS 护理系统之间建立数据交换机制。护理记录单中的生命体征监护数据,一般由护士从监护系统中先抄写到纸质表格上,再手工输入到护理系统的记录中。在本项目设计中,我们通过中心监护系统与信息系统深度集成,实现了监护数据完整同步至护理信息系统,降低护士工作繁琐程度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使护理记录更规范。


    05关键技术


    5.1、全院中心监护网络采用“乐高”式的模块化网络架构架构,每个床单元作为独立的基本模块。根据医院实际需求逐渐增加,控费降本,保护投资。


    5.2、病历号和设备号自动关联。护士使用 PDA 扫描患者手环与监护仪条码,实现患者信息与监护仪设备的对应绑定,解决原来需人工输入才能完成监护仪设备与患者身份信息对应的过程,护士在床旁确认信息正确性即可。


    31.png


    41.jpg


    5.3、监护数据直接导入护理记录。根据医嘱及护理规范要求,HIS系统直接从中心监护平台将监护数据直接导入护理记录,避免人工转抄造成错误。


    51.jpg

    监护数据提取界面


    61.jpg

    指定数据起始时间及提取间隔并选择数据时间点


    71.jpg

    导入护理文书


    81.jpg

    完成护理文书记录


    5.4、医护人员移动工作APP内置远程监护浏览模块,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


    91.png


    06下一步发展规划


    在监护设备“一网”模式基础上,扩大智能互联范围,打造全院医疗设备,特别是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物联一网化,有效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医护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方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让临床医护人员从无序“奔跑” 的路上回到患者身边。


    抓住“新基建”机遇,以设备智能物联一网化为基础,建设全院(包括医联体或医共体在内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及监护中心,更可以将生命体征监护延伸到社区和居家慢病患者。建立院内院外监护一体化管理信息网络。同时为临床医疗提供多参数实时数据分析报告、动态数据分析报告。为临床科研提供医学统计工具,可以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将结果提供给科研人员参考。


    监护中心还可以“平战结合”应用。“平”时完成监护服务,“战(疫)”时成为患者生命体征的预警指挥中心,符合国家“疫情防控带态化” 的工作要求。


    101.jpg


    从医疗设备的管理和运维角度出发,利用智能物联一网化,实现对各类医疗设备特别是生命支持类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根据国家关于医疗设备特别是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维护的相关规范,医院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在全院范围内逐一进行巡检。实现智能物联一网化后,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维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降低劳动强度,及时发现设备隐患,提升医院运营绩效。


    申报单位:

    浙江省人民医院

    参选方向:

    医院物联网应用


    来源:CHIMA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编辑:蒋琴(实习生)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审核:朱宗达



    欢迎关注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公众号,一起探讨学习交流。

    二维码.jpg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jpg



  • 上一篇:医疗器械审评如何提速?器械审查中心的探索与实践之路
  • 下一篇:北京友谊医院:远程超声示教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