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三级医院设备维修及保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22-12-18 11:11    浏览量:1268
  • 上一篇:李志刚:什么样的CEO值得长期追随?
  • 下一篇:医学装备管理中心交流学习(第一期):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讨论
  • 三级医院设备维修及保养方案....jpg

    随着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如何对医疗设备进行有效地维护保养,降低故障率与维修费用,已经成为控制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以下方案,分享与大家。


    (1)明确医学工程学科管理科室地位。



    器械科为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主管科室,列入医院行政管理科室行列,纳入医院正常的管理体系之中,参与管理决策,且配置与科室运行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2)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器械科根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相关条款要求,在原有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新制定了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医疗设备内部质量控制检测制度、医疗设备运行效益分析制度等。


    完善后的各项规章制度涵盖了医疗设备的申请、审批、采购、验收、预防性维护保养、故障维修、内部质量控制、计量检测、报废处置等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医疗设备管理行为,提高了管理力度。


    (3)扩大医工队伍,提高专业素质。


    我院医工人员由最初的5人,逐年增加,现已达到14人,基本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医工维修人员专业素质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 建立和完善人才录用机制。分批招聘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的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充实医学工程维修队伍, 不断提高本专业本科毕业生比例 ;


    ② 加强医工人员知识与技能的再培养。在新购置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本院工程师全程陪同协助,并请厂商工程师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选派年青同志参加本专业的培训班,及到第三方服务机构进修等 ;


    ③ 建立内部沟通平台。科室内部建立沟通平台,例如沟通会,通过对某一设备特殊故障的维修讨论会,医工维修人员交换彼此的维修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科室内建立小讲课制度,每一位工程师轮流在科内任主讲,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4)实行责任工程师制。


    器械科内部明确医学工程人员岗位责任,对全院在用医疗设备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分为医用电子仪器、医用超声仪器、手术设备等 20 大类 ;明确每名医工人员所负责维护保养的医疗设备类别。


    要求责任工程师针对所负责的医疗设备制定相关的PM工作计划、内部质量控制检测计划,并负责实施。对责任工程师日常工作进度进行月、季、年度考核,与个人工资收入、晋级、职称评定挂钩,奖勤罚懒,促进工作的积极性提高。


    (5)重视 PM 工作的开展。


    PM 的定义是为防止设备功能失效,出现计划外的因故障停机而制定的维护保养措施, 对设备的异状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维修,在故障发生之前通过实施保养工作,使设备仪器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从而避免重大破坏性故障发生。


    PM 又可以分为日常维护和计划维护两种,日常维护主要用于解决简单的故障,计划维护是由于维护技术难度大,投入高而开展的阶段性维护。PM 的作用就在于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设备长期运行,导致细微问题严重化,对设备本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为预防和减少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根据医疗设备的类别、使用风险程度、使用手册要求等,器械科明确了各种设备PM的频次、内部质量控制检测周期等,购置了多通道输液泵质量检测仪、生命体征模拟仪、除颤器质量检测仪、呼吸机质量检测仪等内部质量控制检测设备。


    如呼吸机,每6个月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和内部质量检测 ;血液透析每月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和内部质量检测;通过科学的检测,能够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与风险,降低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对维护结果,检测结果进行存档,保证了设备的性能质量档案的可追溯性。


    (6)提高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我院建立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这个系统完成医疗设备台账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科室医疗设备故障网上维修申请,医学工程师维修维护记录,维护保养计划制定等。


    随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将能实现设备折旧、设备效益分析、内部质量控制记录,定期生成月度、季度、年度医疗设备管理相关报表,为院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单个科室设备运行、维修情况的分析提供给使用部门,将促进科室加强对设备使用的管理,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维护的重视,减少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节约运行成本。


    (7)加强医疗设备厂商的售后服务管理。


    通过合同的束缚,要求厂商给予完整的售后服务支持。购入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设备均要求供方提供不少于36个月的保修服务;当医疗设备出现问题时,设备厂商能够及时提供售后服务,进而圆满解决相关设备问题。


    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好与厂商的合作关系,在厂商派遣维修工程师到院进行服务时,设备责任工程师全程陪同,针对设备故障,现场与维修工程师进行交流,使本院维修工程师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样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医学工程人员再培训的问题,也能降低保修期后的故障外修费用,节约设备运行成本。


    总结: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为医院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使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服务,进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大医疗


    编辑:维修菌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1.jpg

  • 上一篇:李志刚:什么样的CEO值得长期追随?
  • 下一篇:医学装备管理中心交流学习(第一期):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