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专精特新”为什么如此重要

发布时间: 2021-10-26 19:21    浏览量:610
  • 上一篇: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怎样建设?
  • 下一篇:科技成果转化九问九答
  • “专精特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它们大都瞄准“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甚至具有垄断话语权,能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

    “专精特新”为什么如此重要.jpg


    “专精特新”忽然成了一个热词。


    先是刘鹤副总理在7月27日举行的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指出,“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紧接着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为什么引起如此高规格的重视?


    先来看一个故事:日本一家叫做味之素的味精厂,卡住了全球芯片企业的脖子,原因是味之素在制造味精时产生的副产物ABF,是一种用极高绝缘性的树脂类合成材料制造成的薄膜,目前全球芯片在制造过程中都使用ABF。ABF材料市场不大,技术门槛非常高,味之素公司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几乎没有替代产品。这就是“专精特新”的威力。


    类似的例子很多。顾名思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这有点类似于隐形冠军——它们大都是中间制造商,瞄准“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甚至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垄断话语权。


    “专精特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我国虽然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但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既有基础装备和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产业链上“断点”“堵点”较多,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杀手锏”技术的问题。比如,一些产业核心零部件、材料、工艺的产业基础能力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和需求侧变化,数字化基础技术体系薄弱,自动控制与感知、核心软硬件、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基础科学存在短板、底层基础能力不足;对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与主导权较弱,从“科技”到“产业”的创新内循环机制不畅等等。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我们像需要隐形冠军那样需要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惟其如此,才能连接“断点”、疏通“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最大限度解决“卡脖子”难题。


    我国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培育“专精特新”的工作,需要企业家、资本和政府一起努力。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家首先要摒弃规模崇拜,拒绝多元化诱惑,专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大国之间的竞争,需要大公司,同样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单打冠军”。很多中国企业家内心深处都有规模崇拜,进入世界500强曾是很多企业家的追求,但培育“专精特新”,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专注,不要求大、求多元化,要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一个细分领域。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本要有“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以盛产隐形冠军闻名的德国,企业最注重的是“工匠精神”,大量“小而专”的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时间短则十年,长则数十年,资本如果希望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身上挣快钱,只会毁了这些企业。只有尊重规律、注重工匠精神,才能在时间的河流中淘洗出真正有价值的“专精特新”。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府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有利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营商环境。刘鹤副总理指出,企业家精神就像鱼一样,水温合适,鱼就会游过来。我们的政府部门必须明白,我们不仅需要大鱼,也需要小鱼,不能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大鱼身上。我们的大企业也必须明白,让小草成茵,建立多元的生态,大树才能长得更加挺拔,大公司必须为小企业留出市场缝隙,才会有健康的商业生态。

    来源:创业家

    微信图片_20211026152811.jpg

  • 上一篇: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怎样建设?
  • 下一篇:科技成果转化九问九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