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简介
计划名称: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创新合作伙伴计划
指导单位:厦门大学医学中心(附属翔安医院)
发起单位: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
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创新合作伙伴计划由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发起,为了更好地与各位同道一起推进医疗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打造全国医工融合创新的典范(工作目标),为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幸福做出一点事情。现公开征集创新合作伙伴,现将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本着开放共享的理念,愿与临床机构、高校院所、学术团体、企业等各方开展合作,以问题(痛点)为导向,立足实际工作,通过开展医工融合领域的探索,搭建基于医工融合的协同创新合作平台,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促进“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更好地深入医疗科技创新产品的挖掘、研发、转化、应用和推广。
二、关键问题
医工融合意识不足,实质性融合不到位。虽近年来大力提倡医工融合,但“形融”有余而“意融”不足。因多学科因存在知识壁垒,特别是医学和理工学科的学科特点迥然不同,导致实质性融合不到位,以致双方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更因不熟悉对方的知识和技术,特别是理工科研究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临床需求,造成合作主动性的缺乏,又因缺乏有效沟通,出现双方研究结果相互脱节,难以实现优势互补,不能够实际有效地解决临床需求。
成果的临床应用性较弱,成果产业转化不足。医工融合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将科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迅速、有效的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 来解决临床上的各种诊疗难题, 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学科之间沟通不到位,理工科对临床需求认识不彻底,导致研究出来的成果未能满足临床需求。因而,造成研究成果难以进行产业转化,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科研设计层面, 距离市场产业化较远, 难以转化和普及,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由于不同科研机构在医工融合理念的普及、资源建设、合作关系扩展以及学科建设上的规划不同,导致科研机构的管理部门在管理模式上以偏概全, 没有打通“医产学研用”的全链条。大部分科研机构存在尚未搭建有效的医工融合平台和完善的技术转移转化制度,不具备医工融合长效沟通合作机制,以及未建立医工融合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等问题。
医工融合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难。医工融合需从根本上培养相关人员的知识架构和创新能力素质,使之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但因受限于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投入科学研究的精力较少,从事医工融合研究的条件较弱,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工交叉科研人才。
三、工作原则
问题导向。以医技护管的问题(痛点)为导向,采用“项目化”方式,积极探索,通过学科专业交叉,吸引多学科、多领域人员,产生全方位广泛融合,增强服务内容和水平,有序推进医工融合创新发展机制的构建。
重点突破。围绕当前“医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等问题,借助厦门大学学科发展优势,通过3-5项实际有效的示范性创新应用成果,力争打通痛点、难点和堵点,实现医工融合创新发展机制的率先突破。
开放合作。结合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关键环节,遴选各个环节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紧密合作、高效协同,形成医工融合全链条共同体,共投资源、共有成果、共享效益、共筑生态。
四、范围及主要任务
“创新合作伙伴计划”旨在搭建基于医工融合的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建立医工融合创新合作机制,推进合作伙伴协同联动,实现资源供给充裕、技术自主创新、应用落地见效、合作机制灵活的良性发展态势。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拟从三方面进行征集,即专家委员会、编辑委员会(联络员)、机构合作伙伴。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各类机构或个人可承担一个或多个伙伴角色。
(一)专家委员会
主要提供对中心工作的各个项目进行专业指导和支持。采用邀请制和自荐制,分批分专业纳入。
(二)编辑委员会(联络员)
聘任各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加入编辑委员会(联络员),收集本单位需求信息、推荐或撰写优质稿件、协助宣传推广等工作。采用邀请制和自荐制,分批纳入。
(三)机构合作伙伴
遴选涉及“医产学研用”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通过紧密合作、高效协同,打通医工融合全链条,逐步完善服务机制。采用邀请制和自荐制,分批分环节纳入。
五、组织实施
(一)多渠道征集伙伴计划成员。通过邀请、自荐等方式,广泛征集伙伴计划成员,形成伙伴计划成员名单,发挥伙伴计划成员资源优势,帮助加快医工融合创新发展机制搭建。
(二)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建立与伙伴计划成员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在合作的组织形式、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基金,加大对成果的挖掘、研发、转发等投入力度。
(四)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创新合作伙伴的作用,挖掘优秀经验做法、示范性案例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五)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努力在院领导指导和支持下,先干起来!努力争创3-5项实际转化落地成果,建立健全开放合作、共享共进的氛围。
六、征集方式
(一)请有意向合作的各单位、个人积极与我们沟通,填写申报表(请点击附件下载),并发送至1214311412@qq.com。
(二)我们将对申报单位进行遴选,与医工融合创新中心需求匹配的机构或个人将纳入创新合作伙伴。
(三)我们真诚地希望能聆听到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热切期盼您的留言反馈!谢谢!
联系人:朱宗达 电话:15160017041
地址:厦门市翔安区翔安东路2000号
附件: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创新合作伙伴申请表.docx
-END-
打造医工融合创新中心,邀您共建共享共进!(可点击文字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