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医学装备:不可忽视的变革性力量

发布时间: 2023-06-20 20:39    浏览量:503
  • 上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 下一篇:第六届全国智慧医疗创新大赛分赛区报名通知 | 福建赛区
  • “努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对高端医学装备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医学装备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发力?近日,记者采访了业界专家、医疗机构管理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


    医疗创新依赖“装备革命”



    “医学装备是基于解决临床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进行研发和创新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进坦言,以前,我国大多数医疗技术处于追赶国外先进水平的阶段。现在,我国不少医疗技术已经实现并跑,还有一些技术实现领跑。

    技术和疗法上的自强自立,很大程度上依赖“装备革命”。黄进以应急装备为例表示,应急救援现场希望能够提高救治效率,提升救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得心应手的工具,也就是优质的应急装备。

    医学装备是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的物质支撑,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当下,在供给端,随着现代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前沿生物等技术与医学装备技术跨学科、跨领域交融发展,新型医学装备产品不断涌现。在需求端,面临医疗需求多样化、人口老龄化等新形势,期待构建面向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医疗装备发展体系。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表示,中国医学装备近10年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突破万亿元,2022年达到1.15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相关成效在日前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23医学装备展览会”上也得以体现。165场学术会议和专题活动,600多家医学装备企业,5万余名医学装备领域人员……大会在4天时间里集中展示了新产品、新技术,也发出了加速医学装备自主研发、创新制造的声音。

    此次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编撰出版的《中国医学装备专利报告2022》显示,全球医学装备的专利申请近20年来增长明显,专利申请总量为577万件。2002—2020年,全球医学装备专利申请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8%,其中,中国专利申请增速贡献最大,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7%。中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利申请总量为39万余件,65.9%的专利申请与医学装备相关。

    打造医学领域“国之重器”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对高端医学装备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推进医学装备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有专家表示,近年来,正在开展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高端医学装备研发攻关,加快实现自主可控、自立自强,提供了一个全新而重要的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志诚表示,特别是在国家医学中心揭榜挂帅、协同攻关创新机制下,各方出台一揽子创新政策,集聚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以期最大程度激发和释放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这几年,全数字化的PET-CT、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质子重离子治疗系统等高端医学装备已经实现国产化。在这一过程中,申报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高水平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孙志诚说。

    同时,高端医学装备发展也是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孙志诚说,国家医学中心正稳步从定标、画图纸走向看得见、摸得着。在这个关键阶段,如何调动包括医学装备企业在内的各方积极性,是个需要思考的课题。

    近年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水平显著提高。2016—2021年,全国公立医院床均固定资产平均增长46%,医院百万元以上的设备台数增长94%。

    孙志诚也提醒,在常规装备存量方面,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的CT、MR等数量,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高性能、高价值、前沿医学装备的应用上,我国与美国、欧洲国家的差距更明显。比如,高端细胞分析装备、多功能集成化检验分析装备等领域都亟待突破。

    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也促进了优质医学装备资源的下沉。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李时悦举例,临床在进行周围型肺癌诊疗时应用导航技术,但现有设备动辄几百万元,基层用不起。就算购买了,使用率也比较低。该中心开发的一种数值化标记人工画图法的简易导航技术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基层很受欢迎。

    联动发力破解突出问题



    医学装备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加速推进,取得更多创新成果?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医学装备发展需要政策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相互支撑,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不断深化医工结合,巩固强化多部门协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装备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联合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推动制定行业发展政策,加大优秀医学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

    “创新转化环节投入不足、合作机制不畅,直接影响了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孙志诚认为,未来医学中心与研发型企业的协同共建大有可为,研发型企业要与医院携手做战友,在加快我国高端医学装备自主研发创新制造上下苦功。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表示,高端医学装备研发需要多学科联动,在科研、人才培养、创新转化、区域协同等方面,医疗机构和产业创新力量要相辅相成。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表示,希望建立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机制,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企业应协同临床医生和医学院进行科研转化和创新,做到医工融合。

    医疗机构也在想方设法促进医学装备的高质量发展。黄进表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对于保障医疗安全非常重要,质控的关键是建设专业化的质控队伍。他呼吁,医院进一步加强医学工程科的建设,将其作为医技科室管理。通过该部门对耗材、器械进行质量控制,在确保临床用械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医疗器械卫生经济学评价和合理使用。同时,结合临床应用实际,有效地组织开展医工结合创新。

    黄进认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医学装备高质量应用和发展的关键,医学工程科人员的准入门槛至少有两条——专职、专业,临床工程师应该是医生、护士、技师不可缺少的帮手。

    “我国医学装备产业在专利布局数量与质量、需求与供给联动、知识产权创新意识与保护能力上,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侯岩坦言,特别是源头创新仍显不足,申请主体较为分散,发明专利占比相对较低,专利质量需进一步提升,医工协同尚存短板,转化运用仍然偏少,知识产权“侵权易、维权难”仍然存在。对此,她建议,聚焦临床需求,激发创新活力,从源头上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医工人员及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 通讯员 李鹏伟

    编辑: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1.jpeg

  • 上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 下一篇:第六届全国智慧医疗创新大赛分赛区报名通知 | 福建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