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王建安:加强产学研普融合,促进高水平医工信交叉

发布时间: 2023-03-11 09:47    浏览量:741
  • 上一篇:关于成立“2022医学工程研究项目” 专家指导组的通知
  • 下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的通知
  • 高水平医工信交叉,是把握“四个面向”推动医学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医工信交叉领域还普遍存在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不够、联动不畅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亟需加强“产学研普”融合,以充分释放创新动能,有效激发创新活力。


    当前,我国医工信交叉领域发展存在下列现状和困境。


    跨领域合作机制和平台不够完善。一是学科与学科之间融合创新不够,专业性强、行业壁垒深,缺乏有组织的常态化的跨学科合作机制与平台。二是研究与市场的衔接不够,目前我国大多数科研项目由于受资助方式影响,缺乏市场导向,导致大量成果难以商业化。三是交叉学科领域项目资助力度有限。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体制不够成熟。现有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文件中,始终未明确医院可为鼓励政策的享受主体,转化收益分配缺乏有效依据,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主体不清晰。


    专业人才队伍数量与质量不够充足。一是缺乏具有跨学科思维、带领多团队联合攻关的临床科学家。二是缺乏医学科技转化的专业性人才,如医学领域知识产权职业代理人,目前高校尚无相关专业设置,导致该领域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弱,无法满足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现实需求。


    社会知晓度参与度不够深入。因相关科普教育和宣传推动力度不够,公众对这项事业了解匮乏,社会力量也无法及时获知相关信息,在大众参与、社会力量支持等方面都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建议如下:


    充分发挥国家平台的导向作用。一是鼓励交叉性大平台建设。加大对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的配套支持力度:开展新器械新项目研究应用“绿色通道”;鼓励开展有组织的系统性研究;增设专项研究生名额,开展高水平的交叉人才培育专项,具体可推广借鉴浙江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加大对临床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专设临床研究“三重项目”,并充分结合临床研究资源依赖性强、研究周期长、攻关成果应用性强等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资助周期、预算金额以及验收考核等整体方案,鼓励形成大项目、大成果。


    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放权改革。以首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为试点,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流通渠道;简化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加强专业性资产评估人员队伍建设,解决因产权不明、利益不清而带来的不能转、不敢转问题。尝试授予创新个体部分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提高其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建设能力导向的专业人才梯队。一是要由国家统筹设立“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面向具有博士背景的青年临床医生定向资助。二是培养医学知识产权职业经纪人队伍。建议高校增设医学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相关专业,建立技术转移转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将技术经纪人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价值导向的职称评定及薪酬激励体系。


    加强科普体系建设,形成“众筹众创”。一是鼓励百花齐放的医学创新科普工程。充分发挥媒体矩阵力量,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医学创新走近大众、走进生活、走入日常。二是鼓励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产学研普融合过程,如联合设置专项人才培养基金、鼓励创新转化的“种子基金”和“天使投资”计划等。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 王建安

    转载自中国卫生杂志

    编辑:孙梦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3号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1.jpg

  • 上一篇:关于成立“2022医学工程研究项目” 专家指导组的通知
  • 下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