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重庆大学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有何妙招?媒体总结3大妙招!

发布时间: 2022-12-25 17:28    浏览量:1240
  • 上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关于开展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评价项目第五期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 下一篇:上海首家“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落户上海健康医学院
  • 摘要:今年已转化科技成果100项、转化经费达6000万元,吸引投资超3亿元——重庆大学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有何妙招。


    微信图片_20221225172921.jpg

    重庆市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设计效果图。(重庆大学供图)


    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对高校、科研单位和机构来说,都是一大难题。

    今年以来,重庆大学已转化科技成果100项,转化经费达6000万元,吸引投资超3亿元。

    重庆大学究竟如何做到的?日前,重庆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权益让渡

    打消“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顾虑


    要不是学校推出的新政策,我们或许就打了‘退堂鼓’。”谈起自主研发的光纤多维智能感知技术,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朱涛很是感慨。

    2010年,朱涛带领团队开始进行光纤多维智能感知技术研究。历经8年,在2018年,该项技术已可实现长距离范围内温度、应变、振动、形变信号的高精度监测、位置判定以及入侵事件的智能识别,解决了分布式光纤传感领域的三大技术瓶颈。当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这一研究成果的多个指标都具有领先优势。

    “但是,这项技术迟迟不能进入市场转化。”作为项目带头人,朱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当时,朱涛教授面临的困境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重庆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吕学伟告诉记者,“高校科技成果属于职务发明。因为其所有权属于单位,高校科研人员想要转化成果,一方面要涉及一系列流程和手续,另一方面又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所以,科研团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存有‘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的顾虑。”

    2018年底,作为全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试点单位,重庆大学制定并实施《重庆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提出“权益让渡”转化模式。

    什么叫“权益让渡”?吕学伟解释说,“权益让渡”是一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即对于允许转让的科技成果,由学校评估并收取一定比例的资源占用费后,将成果所有权让渡给完成人或赋予完成人长期使用权,由完成人自主实施转化。

    “通过这种改革,让科研人员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放开手脚,在合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可能享受到更大的收益,从而激发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吕学伟说。

    “当时,我对我们的研究成果非常有信心,而且有学校政策的支持,我们决定放手一搏。”抱着这样的信心,朱涛团队凑足了294万元,向学校交纳资源占用费,获得该技术的长期使用权。

    通过成果作价入股和融资,该项技术获得四川院士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领投14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加上团队知识产权作价4200万元,投后总估值达5600万元。今年5月,朱涛团队注册成立重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该技术研发出“t系列”光纤智能感知产品,为长输管道、火灾预警、桥隧监测、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先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近年来,重庆大学不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权益让渡”的基础上,将成果转化列入职务评聘指标体系和绩效核算指标体系,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截至今年9月,全校已有10个项目、80余项专利通过权益让渡,赋予完成人科技成果所有权,合同金额达9800余万元。

     

    平台打造

     让“科学家做科研,合伙人做转化”


    “没有专业人员的帮助,我们的成果就不会那么快落地。”日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护士长阳仁美、护士谢敏雪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9月底,她们两人领衔研发的“多功能康复带项目”成功与合作方签署技术许可协议,合同金额达500万元。据悉,这是重庆大学自2018年以来,单个专利许可金额最高的成果转化项目。

    “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来讲,他们并不擅长做成果转化,这就需要专业团队的加入。”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说。

    2018年底,重庆大学成立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成为西部地区首家由高校全资建立的专业从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服务的公司。

    “我们定位自己是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合伙人’。”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他们提出了“八步法”转化流程:挖掘专利富矿、“一对一”拜访、评估商业价值、达成合伙关系、设计商业模式、精准推荐项目、参与商业谈判、组建项目公司,为科研团队提供从想法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全流程服务,达到“科学家做科研,合伙人做转化”的效果。

    与此同时,重庆大学还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指导下,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与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专利中心等市场化服务机构共同形成集战略决策、管理维护、创新研究、运营服务、转移转化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为学校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伴随式运营模式”。

    据悉,重庆大学已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已和10余个科研团队构建“成果转化合伙人”关系。其中,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首个成果转化项目——中药配方饮品,去年1月上市订单就突破2000万元。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还积极“走出去”,服务中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深圳大学等10余家高校院所的80余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服务主战场

    构建“1+5”新型科研创新体系


    “目前,重庆大学着力构建‘1+5’新型科研创新体系,服务科研主战场。”李剑解释,“1”为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这是管理部门;“5”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联合研究院、技术转移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5个实体机构,为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撑。

    “同时,我们也在进一步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李剑称,该校正积极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培育建设超瞬态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综合性实验平台,推进量子物质、未来芯片、合成生物学等高端共享原始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成果策源地。

    未来,重庆大学将把优势学科和创新资源调整聚集到科学城核心区域,推动促成技术成果在科学城转化,构建起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企业为应用、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成果转化体系,推动学校科研团队从原始创新到应用实践的全覆盖。

    来源:重庆日报,秋凡科转等  作者 : 李志峰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1.jpg


  • 上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关于开展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评价项目第五期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 下一篇:上海首家“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落户上海健康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