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探索医工结合成果转化新模式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7-17 18:41    浏览量:3042
  •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 探索医工结合成果转化新模式典型案例.jpg

    为加大《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力度,提升政策精准送达率,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议事协调联席会办公室近期编制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操作指南和典型案例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创业中关村”公号将以专栏形式陆续推出“操作指南和典型案例”相关内容,以扩大《条例》社会影响力,激发全社会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动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北京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探索医工结合成果转化新模式典型案例

    案例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组建“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医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新生态”

    【摘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坚持以机制创新引导实践创新,在北京地区首次建立以医疗机构为核心的医工交叉的跨学科研发联盟- “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平台,同时完善“学院路科技周”等人才合作交流机制,融合社会资源、推动学科交融、实现协同创新,提高转化精准性和时效性。

    医疗机构不同于高校院所,医院科研人员既是医疗技术创新的发明者,也是医疗产品的应用者,生命医学的前沿研究和转化创新领域的实践越来越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合作。但由于医生不掌握试验方法、缺乏后续技术开发能力,既没有工科资源,也不善于主动联系,而工科高校院所和企业不了解医生的技术需求,其在临床工作中产生的创新想法往往会在成果转化的起始研究阶段“萌芽艰难”,在后期落地阶段“多有流产”。因此加强在材料、装备工艺等方面与工科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条例》明确规定,本市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组织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项目合作等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依托自身学科特色,以机制创新引导实践创新,加强与工科院校、企业合作,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促进医工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了更多医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北医三院牵头组建了“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在内的16家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联盟以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医学科技创新转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高效连接学院路沿线的理工科优势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成功整合行业智力资源,解决信息不对称、资源不互通等问题,构建了医学成果转化新模式。

    北医三院作为牵头单位及主要运营部门,负责联系联盟内高校院所和企业,组织相关活动。依托联盟,北医三院举办了“学院路科技周”等交流活动,推动了医学与工学、理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共同解决了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提出的真实问题,破解了医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上跨领域融合难的关键问题。目前,各种交流活动已经常态化开展,全面打通了医院与联盟单位、高校院所、企业的交流合作渠道。通过聚焦需求、跨界整合,联盟产出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价值的原创性成果。目前,联盟共同举办了84场学术沙龙,各界学者1300余人次参加,孕育出60余项学科交叉的合作研发项目。北医三院先后已与13家联盟单位在柔性电子技术、影像数据分析、病理组织切片、多中心磁共振影像、视觉+雷达、纳米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慢病药物治疗、麻醉药物反应性、针刺治疗、生物医学等学术领域开展了大量医工协同合作,实现了医生专业优势与理工科高校院所和企业技术优势的强强联合,搭建起医学技术需求与研发两端顺畅沟通的阶梯,有效提高了医疗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度。北医三院将以“联盟”为核心,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研发,构建积蓄创新池、储备高价值成果,打造常态化产学研合作交流机制,加强组织形式、体制机制创新,塑造医工交叉研发新生态,为后续开展转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努力成为全国典范。

    例如,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RDs)为单基因致盲眼病,目前无有效疗法。北医三院针对此项临床需求从患者常见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方面入手,开展科研攻关。利用“学院路科技周”系列活动的医工交流平台,与北京大学建立联系,利用其工科优势,创建IRDs基因诊断数据库,“医”“工”专家携手,对难题进行集中“会诊”,经共同努力,完成了技术开发、4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5项PCT专利申请,最终相关知识产权转化收益1000万。该技术目前已获批开展IIT临床试验(我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领域第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临床试验),患者给药后无明显毒副作用,且显示出了显著治疗效果。临床提出问题,工科解决问题,最终得到方案回到临床应用,“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使医院与高校研发团队、企业团队紧密结合,实现产学研用闭环,促进了转化医学成果落地。

    北医三院通过“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寻找到了符合自身特色的医工结合“新生态”,使得自身成果转化工作步入快车道。2020年,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但是北医三院成果转化业绩实现了逆势上扬,连续推动大量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与北京纳通科技集团就个性化3D打印全膝关节置换用人工关节及微创手术工具项目完成了5000万元的成果转化,项目团队领衔设计的Galaxy Knee全膝置换系统目前已获得CFDA医疗器械注册证,后续将继续致力于国内外首款为国人个性化定制的人工关节系统的快速、高质量产业化。与北京康明晖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诺道认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也分别完成了600万元和400万元的技术转让。截至2021年6月,北医三院共完成近百项专利转让,科技成果转化非股权收益近2亿元人民币。医院累计服务北京企业14家,转让金额共计9530万元。

    【案例启示】

    北医三院充分利用学院路的区位优势,将学院路理工科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了强强联合,对市内其他医疗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结合自身特色,从临床实践中发掘符合现实需要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路径。

    二是坚持协同创新。依托联盟形式补全研发链条缺失环节,有效协调各个联盟单位,将相关要素汇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医工交叉主题汇集、互通。

    三是深化人员交流。通过交流活动,拓宽科研人员技术研发视野,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灵感,增进科技人员协同合作机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及合作机制,为医工交叉有机融合扫清障碍,打通堵点。

    案例二:

    首都医科大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钥匙”孵化体系,实现从成果到临床应用的转化医学闭环

    【摘要】

    为破解医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低、成果评价标准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和概念验证平台缺乏等“堵痛难”,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成果遴选+专业技术服务+技术经纪+项目孵化+成果转化承接”一站式全链条的医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疏通了医学创新“肠梗阻”,构筑了成果转化“立交桥”,实现了成果—产品—临床应用的转化医学闭环,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医创体系新范式。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技术壁垒高、转化周期长、投入成本大、转化成功率低的复杂巨系统工程。其中,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是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环节,探索建立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服务体系是平台建设和运转的核心。

    首都医科大学作为北京市重点医学院校拥有21家临床医学院,拥有一批国家级、市级医学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在医学创新与转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依托丰富的科技资源,根据医药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的流程路径,大胆实践,创新性建立了“成果标准化遴选+概念验证+推广展示+技术经理人支撑”一站式全链条的医药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在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医学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体系建立、医疗器械概念平台建设、医学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孵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1年内,完成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89项,累计成果转移转化金额超2亿元。主要经验如下:

    1.“立新标”建立医学科技成果标准化遴选体系

    客观标准的科技成果评价是成果转化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以转化为目的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尚未建立,早期项目筛选,尤其是批量项目的筛选与评价效果不佳。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参考《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规范》-DB3702、FW KJ003-2017,根据医学科技成果的特点,以转化为目的,以需求为牵引,率先提出建立以“临床需求度、技术先进度、技术创新度、技术成熟度、预期效益”等重点评价指标为依据的“医学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待转化、动态的成果数据库,目前数据库含有项目成果200多项。

    2.“补断桥”打造全市首家医疗器械概念验证平台

    概念验证研究是医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对医学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专项资金支持下,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包括机械加工实验室、有源器械研发实验室等在内的医疗器械概念验证平台,并聘请专职研发总工程师与学校生工学院师生共同组成平台研发团队,同时引进外部团队,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概念验证支撑平台。

    该平台的验证流程便捷、快速,可以满足不同类型项目。首先由“医学技术经理人团队”组织项目方在“医学科技成果管理系统”中进行填报,技术经理人负责检查校对。对于有概念验证需求的项目方,技术经理人将依据“医学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体系”对其科技成果进行评价,满足条件即可进入概念验证阶段。对于不具备资金支持的项目,还可以通过签订三方合作开发协议,由技术经理人负责概念验证项目的管理及资源协调、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提供经费及研发支持。

    目前,概念验证平台已经对“颅内压平衡装置”、“神经阻滞穿刺针”、“嗅觉障碍诊断与治疗装置”等10余个项目进行了概念验证。通过概念验证的项目,其临床需求、商业模式、技术壁垒均得到了全面验证,大大降低了研发风险,极大地提高了成果转化率。

    3.“去痛点”建设医学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实践与推广平台

    临床应用是决定医学科技成果经过评价、验证、转化形成产品后能否立足于市场,并被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为推动成果走向市场落地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将新技术产品的应用与临床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探索建立了医学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实践与推广平台。

    该平台已为北京妇产医院“卵巢组织冻存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北京同仁医院“精密框架眼镜验配技术”、安贞医院“左心耳闭合系统”、北京天坛医院“高精度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宣武医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友谊医院“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等57项科技成果提供了展出展示服务。未来,平台还将规划搭建实景模拟手术室、ICU、病房等场景,对特定的项目或产品进行模拟场景展示和应用。

    4.“育新人”开展医学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研究院普遍面临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匮乏的困境,特别是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复杂,迫切需要有交叉背景的复合型技术经纪人。为此,首都医科大学开创性建立了一支具有专业背景且经过技术转移系统培训的涵盖首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学技术经理人队伍”。各学院及附属医院在通过推荐和审核后,委派1名负责科技成果的骨干加入首都医科大学技术经理人队伍,并参加首都医科大学与北京技术市场协会联合组织的包括成果评价、项目管理、合同登记、知识产权运营、药械研发注册、商业计划书撰写、投融资要点等在内的系列培训活动。目前,医学技术经理人队伍已有28人,均获得相关技术经纪资格,并成为医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坚力量。

    【案例启示】

    首都医科大学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建立了以临床研究为核心的专业技术服务、以技术经纪为重点的科技中介服务、以原始创新为基点的投融资服务“三维一体”的成果转化与技术体系,在四个方面可以进行借鉴。

    一是建立了医学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体系,解决了“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的关键问题,从源头上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指明方向;

    二是打造了医学技术经理人团队,培养了高水平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人才,为项目库建设和运维提供了智力保障;

    三是建立了医疗器械概念验证平台,修补了科技成果转化流程中的关键“断桥”;

    是建设了医学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实践与推广平台,深度融合技能培训与产品推广,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全链条服务,实现医学科技成果为社会、为人类服务的目标。

    案例三:

    北京积水潭医院构建医工企三方合作闭环,探索循环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

    【摘要】

    为解决医疗卫生机构跨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不熟悉市场规律的问题,北京积水潭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探索出“三元素—三循环”工作机制,推动医院、工程研发机构、企业实现“医工研发循环”“工企调控循环”“医企互促循环”,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示范。

    北京市医疗资源丰富,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突出,但是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能力相对欠缺,加之不熟悉市场规律,常使得研发脱离市场,亟须与具有研发实力、熟悉市场的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打通这一关键环节。《条例》规定本市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组织建立科技人员、项目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接转化科技成果形成重点新产品,同时明确规定政府设立的医疗卫生机构适用《条例》。

    北京积水潭医院(以下简称“积水潭医院”)是以骨科、烧伤科为优势学科的三甲医院。近年来,积水潭医院基于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逐步形成“以临床需求为主导、医工企交叉融合”的联合研发与转化模式,建立起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科高值耗材等领域的多个医工企研发团队,推动院内一批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截至2021年6月,积水潭医院的有效授权专利554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520项,年均申请和授权专利超过100项。

    医疗卫生机构既是医疗技术科技成果供给方,又是医疗产品应用方。积水潭医院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应自身特色的成果转化工作模式,形成了医工企联合转化的“三元素—三循环机制”。

    “三元素”指的是医院、工程研发机构和企业三个主体。

    “三循环”指的是医工研发循环、工企调控循环和医企互促循环。在成果转化中,“医工研发循环”从临床需求出发,医工协同研发,产品实时反馈至临床检验,形成临床安全可用的创新产品;“工企调控循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工程团队优化制造流程和产品,同时从市场推广和生产成本角度提出改良建议;“医企互促循环”指产品通过临床应用,实现市场化推广,由医院团队指导临床应用,制定个体化医疗方案,推动基础研发成果最终转化为安全可靠、国际认可、容易普及的创新产品。

    积水潭医院“骨科手术机器人”项目的成功转化即是“三元素—三循环机制”下医工企联合研发与转化模式的典型代表。该项目由积水潭医院田伟院士带领科研团队与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技术转让、与企业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围绕机器人与智能骨科的前沿战略领域,历经10余年,研发出国内首台获得CFDA产品注册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并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和首例远程骨科手术,同时建立了基于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双方于2019年9月正式签订《骨科手术机器人成果转化协议》,对前期研发产生的专利成果按照技术转让的模式进行转化,后续产品的研发则以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形式进行转化,总转化额达到1.023亿元。

    凭借此产品,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智航”)已成为全球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手术机器人公司,2019年实现收入2.3亿元,2020年7月7日在科创板上市。截至2021年6月,已在全国120余家医疗机构完成超过15000例手术。

    积水潭医院多元化、开放式的转化方案,使研究人员和医院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使医院和企业联合研发得到更好的保障,既有利于促进医院的科研攻关,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积水潭医院通过医工交叉融合模式,已成功实施多项科研成果转化工作,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基于膝关节的运动学与力学个性化UKA机器人、智能麻醉穿刺机器人等,都在转化过程中。

    【案例启示】

    积水潭医院与天智航的成功合作经验表明,合理的合作机制是探索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值得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进行借鉴。

    一是解放思想。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要打破常规,与企业及相关机构建立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

    二是强化合作。构建成果转化合作闭环,围绕临床实际需求,构建医院、工程技术方、企业三方循环促进与合作闭环。

    三是权责明晰。明确责权利与收益分配,转化过程中充分论证并以协议方式明确医工企责权利、产品收益分配等内容,确立产业链合作方式,实现各方共赢。

    案例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协调机制,打造互联网医院雏形

    【摘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在医院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指导下成立了科创中心,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协调机制;同时,朝阳医院初步建成了互联网医院,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向精准化诊疗、智能化医疗转型,夯实医疗事业创新的重要基础。

    《条例》提出,本市支持研发机构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允许其在财政资金使用、职称评审、人员聘用、运行管理等方面享有更大自主权,开展基础前沿研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开发等创新活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于2019年11月21日成立作为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和协调机构—医院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并在委员会的指导下,由科研处牵头成立朝阳医院科创中心,旨在建立连接医生、科学家、企业研发团队、融资机构、销售渠道等多方的合作平台。

    根据医院发展需求,朝阳医院于2020年发布了《北京朝阳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修订稿)》(以下简称《办法》),完善了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制度。《办法》规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经过成果备案、协议定价、委员会审议、院办公会审议、党委会审议、医院公示、中技所公示、签订转化合同的整个流程;并明确成果转化所得的收入留归医院,纳入医院预算。扣除对完成和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相关工作。其中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的70%-95%的比例用于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的奖励和报酬。该院眼科陶勇教授主持研发的,眼内液检测技术是科创中心完成成果转化的第一个项目。项目包含两项专利转让,净收入费用297000元人民币,其中95%部分共计282150元人民币奖励发明人陶勇,5%部分共计14850元人民币留归医院,用于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相关工作。

    作为北京重要的三甲医院,医院历时年余,研讨并建立了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是朝阳医院的重点项目,也是医院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向精准化诊疗、智能化医疗转型,夯实了医疗事业创新的重要基础。朝阳医院将进一步有组织、有规划、规模化地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助力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经由北京市卫健委专家组评审,认为朝阳医院在互联网医院发展方向、制度完善、流程规范、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案例启示】

    朝阳医院充分发挥在业界的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医院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的引导下和相关机构的支持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并积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互联网医院,完成了“机制创新+先进技术+互联网医院雏形”的现代新型医院建设框架。

    转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医工融合创新中心.jpg

  •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